魯肅的投降,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。
因為目前魯肅從本質(zhì)上來說,就并不是說有多忠誠于孫策。
魯肅之所以投靠孫策,完全是因為他與周瑜的朋友關(guān)系。
當(dāng)時劉曄曾提議讓魯肅暫時先依附于鄭寶,而魯肅也聽從了劉曄的建議,只不過是在動身的時候,遇到了周瑜,隨后被周瑜給拉著去見了孫策,成為了孫策的部下。
但實際上,魯肅對于孫策并沒有多少的忠誠可言。
他是在孫權(quán)時期才被委以重任的。
當(dāng)時孫權(quán)掌握江東,周瑜擁有江東大部分的軍隊指揮權(quán)。
雖然孫權(quán)知道周瑜對自己,對孫家忠心耿耿,但終究是孫策留下來的人,用這肯定沒有自己親手培養(yǎng)出來的人舒服。
因此孫權(quán)將目光放在了魯肅的身上,并且在魯肅的多次交談之后,確定了魯肅是一個文武兼?zhèn)?,從而將魯肅作為自己的頭號心腹培養(yǎng)。
這里其實還有一點也很重要,那就是在歷史上孫策死后,魯肅其實是不太看好江東孫家的,他從向周瑜辭行,打算前往北方的。
畢竟沒有了孫策的江東,很難說有什么成就大事的可能。
但最后周瑜用當(dāng)年馬援,也就是馬超先祖一句話告誡魯肅:當(dāng)今之世,非但君擇臣,臣亦擇君。
讓魯肅好好的想清楚,是否要將自己的前途寄托在一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君主身上?
就這樣魯肅才放棄了自己的北行計劃,繼續(xù)留在了江東。
這也是為什么王驍能夠如此輕松,并且有把握自己能夠拿下魯肅的原因。
因為這個人從本質(zhì)上來說,對于孫家并沒有如同周瑜一樣的忠誠。
“人總是需要一個臺階的,這個臺階我給你了,現(xiàn)在我大漢司徒王驍歡迎你重歸大漢的懷抱,為了漢室江山,為了天下一統(tǒng)而努力吧!”
王驍看著面前的魯肅露出了滿意的笑容。
對于魯肅會投降這件事,王驍其實可以說是十拿九穩(wěn)的。
因為如果魯肅真的想死,他就不會僅僅只是一言不發(fā)了,而應(yīng)該是不吃不喝才對。
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,他只是缺少一個臺階而已。
缺少一個能夠讓他體面,或者是無可奈何的臺階。
而王驍給了他臺階,所以他自然也就下來了。
不過魯肅在聽到王驍?shù)倪@些話之后,張嘴第一句話就讓王驍與曹操都忍不住笑了起來:“漢室絕無復(fù)興的可能!尤其是在你們的手中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