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這是真的撿到漏了
林知微看著那個青花瓷美人瓶,仔細端詳著瓶身上的紋飾,眉頭微微皺起。
“舅舅,我有點不明白?!?/p>
她指著瓶身說,“這個瓶子上的紋飾,既有龍紋,又有纏枝蓮紋……這不是很奇怪嗎?”
“就是因為這樣不合‘常理’的組合,杜三爺才會在看到它的第一眼,就毫不猶豫地開口斷定,這是民國仿品。
他太相信自己多年來總結(jié)出的經(jīng)驗了,反而被自己的經(jīng)驗給誤導了?!?/p>
林知微心想:難道不是民國仿品嗎?這兩種紋飾混在一起,不就說明是后人不懂規(guī)矩,胡亂仿制的嗎?
看出林知微眼中依舊存留的疑惑,許荊耐心地解釋道:“行里有句老話,叫‘康熙多龍紋,乾隆多纏枝蓮’,這句話你可能也聽過。
它確實總結(jié)了兩個朝代主流的審美風格,但本身,就是一個誤區(qū)?!?/p>
他輕輕轉(zhuǎn)動瓷瓶,讓光線照在不同的角度:“這句話之所以流傳,是因為它反映了兩朝不同的藝術追求。
康熙朝崇尚大氣磅礴,重氣韻,所以龍紋這種威嚴的圖案用得多。
乾隆朝則喜歡繁復華麗,重裝飾,纏枝蓮這種繁密的紋樣正合其意?!?/p>
“但是,”
許荊話鋒一轉(zhuǎn),“這并不意味著康熙朝就沒有纏枝蓮,乾隆朝就沒有龍紋。
恰恰相反,一些打破常規(guī)的精品,往往就出現(xiàn)在這些‘例外’之中?!?/p>
他指著瓶身上的圖案:“你看這里,龍身穿行在蓮花之間,龍首回望,蓮枝纏繞,這種獨特的裝飾手法,有一個專門的名字,叫做‘穿花龍紋’?!?/p>
林知微湊近細看,果然,那條青龍并不是獨立存在的,而是巧妙地穿梭在蓮花蓮葉之間,動靜結(jié)合,相得益彰。
“穿花龍紋比較精品的不多。”
許荊繼續(xù)說,“這種紋飾需要畫工有很高的技藝,既要畫好龍,又要畫好花,還要讓兩者和諧統(tǒng)一。
民國仿品很難達到這種水平?!?/p>
他又指著瓶底:“再看這個底款,‘大清乾隆年制’六個篆體字,字體工整,青花發(fā)色純正。
民國仿品的款識往往會有破綻,要么筆畫生硬,要么青花色澤不對。”
“還有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這個胎質(zhì)?!?/p>
許荊用指關節(jié),在瓶身上輕輕地彈了一下,發(fā)出“鐺”
的一聲,清脆悠揚,余音不絕。
“你們聽,這個聲音,清亮悅耳,這是因為乾隆時期的官窯,用的是景德鎮(zhèn)高嶺山最頂級的瓷土,胎質(zhì)極為細膩、堅實。
而民國時期的胎土和燒制工藝,都與那時不同,燒出來的聲音,是發(fā)悶的,絕對沒有這么清透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