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眾席上,壓抑不住的,此起彼伏的抽泣聲,連成一片悲傷的海洋。
后臺,助理小哥舉著平板,聲音抖得不成樣子,沖著孫承文和孟子剛喊道:“孫制片!孟導!收視率……破2。7了!”
孟子剛激動得渾身發(fā)抖,通紅的眼睛死死盯著導播臺,聲音嘶啞地咆哮:“切觀眾!快!抓他們哭的特寫!給我特寫!”
而孫承文,聽到2。7這個數(shù)字,內(nèi)心卻古井無波。
因為就在前奏響起的那一刻,他親眼看著實時數(shù)據(jù),像一枚點燃的火箭,從2。2狂飆到2。5!
這才唱了不到一半。
超越莊夢的記錄已是板上釘釘。
現(xiàn)在唯一的懸念是——到底能高出多少!
《華夏之音》的直播彈幕,畫風已經(jīng)徹底失控:
【我操了!大周末的搞這個?存心讓人哭死是吧!】
【不看了!老子在廣州三年沒回家了!看不了這個!】
【嗚嗚嗚嗚嗚……我想我媽了……】
【王彬你他媽有病吧!老娘的妝全花了!一會男朋友還約我去夜店呢!這怎么見人啊?!】
-----------------
【這一章的靈感,源自趙雷的《我記得》。
在我心里,這首歌是華語樂壇關于“情”的巔峰之作——她不是簡單的民謠,而是一封深情的告白。
趙雷創(chuàng)作這首歌是為了紀念他已逝的母親,但歌聲里承載的,卻不僅僅是母子之情,而是對世間“大愛”的凝結(jié)。
他把對愛的憧憬,融進了歌詞的每一行,并用“輪回”這一意象去表達——既浪漫,又令人心碎。
那種情感,不只是緬懷,更像是一種跨越生死、時間與空間的溫柔呼喚。
如果您對這首歌有興趣,我特別想推薦b站上的兩個視頻,都是用《我記得》的bGm剪輯的。
搜索——
《年過完了,這一走又是一年》
《這就是回家的意義》
愿喜歡這首歌的書友在歌聲與畫面里,也能感受到那份溫暖而綿長的愛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