敖áo,通“熬”。煎熬。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天下敖然,若燒若焦?!?/p>
我們來深入解讀《荀子·富國》中的這句名言:“天下敖然,若燒若焦?!?/p>
這句與上一節(jié)“百姓讙敖”有異曲同工之妙,但描繪的景象更為宏大和慘烈。
一、故事原文、注釋及翻譯
原文節(jié)選(《荀子·富國篇》):
墨子之言,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。夫不足,非天下之公患也,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。
夫天地之生萬物也,固有余足以食人矣;麻葛、繭絲、鳥獸之羽毛齒革也,固有余足以衣人矣。夫有余不足,非天下之公患也,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。
天下之公患,亂傷之也。胡不嘗試相與求亂之者誰也?我意墨子之非樂也,則使天下亂;墨子之節(jié)用也,則使天下貧。非將墮之也,說不免焉。
墨子大有天下,小有一國,將蹙然衣粗食惡,憂戚而非樂。若是則瘠,瘠則不足欲,不足欲則賞不行。
墨子大有天下,小有一國,將少人徒,省官職,上功勞苦,與百姓均事業(yè),齊功勞。若是則不威,不威則罰不行。
賞不行,則賢者不可得而進(jìn)也;罰不行,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。賢者不可得而進(jìn)也,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,則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。若是,則萬物失宜,事變失應(yīng),上失天時,下失地利,中失人和,天下敖然,若燒若焦。
墨子雖為之衣褐帶索,嚽菽飲水,惡能足之乎?既以伐其本,竭其原,而焦天下矣。
【注釋】
1。天下:指天下之人,全社會。
2。敖然:通“嗷然”,形容眾人因愁苦而發(fā)出的哀號聲。與“百姓讙敖”中的“敖”同義。
3。若燒若焦:像被大火燒過一樣,像萬物被烤焦一樣。這是一個極其生動的比喻,描繪出一幅民生凋敝、社會崩潰的慘狀。
4。瘠:貧瘠,這里指生活清苦,欲望寡淡。
5。不足欲:不能滿足人們的欲望。荀子認(rèn)為適當(dāng)?shù)挠巧鐣l(fā)展的動力。
6。賞不行:不能實行獎賞。因為大家都過一樣清苦的生活,賞賜沒有吸引力。
7。不威:沒有威嚴(yán)。
8。罰不行:不能有效地實行懲罰。
9。能不能:有才能的人和沒有才能的人。
10。失宜:失去其應(yīng)有的秩序和安排。
11。嚽菽飲水:吃豆類,喝清水。形容生活極其簡樸。嚽,通“啜”,吃。
【翻譯】
(如果按照墨子的主張治理天下,)獎賞無法實行,那么有賢能的人就無法得到提拔;懲罰無法實行,那么不賢的人就無法被罷黜。有賢能的人無法被提拔,不賢的人無法被罷黜,那么有才能和沒有才能的人就無法得到恰當(dāng)?shù)娜斡谩O襁@樣,萬物都會失去正常的秩序,事情發(fā)生變化也無法應(yīng)對,在上會失去天時,在下會失去地利,在中間會失去人和,整個天下會哀鴻遍野,社會就像被大火燒過一樣,萬物如同被烤焦了一般,一片荒蕪。
(到了這個地步,)即使墨子本人穿粗布衣、系草繩,吃豆羹、喝清水,(又怎么能使天下富足呢?)這已經(jīng)是從根本上破壞了財富的源泉,使天下枯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