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黯然】神情沮喪的樣子。江淹《別賦》:“黯然銷魂者,唯別而已矣!”(銷魂:形容人極度悲傷憂愁。)
我們來一同深入解讀南朝文學家江淹那篇千古傳誦的《別賦》,尤其是它那開篇即摧人心肝的名句:“黯然銷魂者,唯別而已矣!”
一、原文選段與語境
《別賦》開篇破空而來,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:
原文選段:
“黯然銷魂者,唯別而已矣!況秦吳兮絕國,復燕宋兮千里?;虼禾馐忌?,乍秋風兮蹔起。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凄惻。風蕭蕭而異響,云漫漫而奇色。舟凝滯于水濱,車逶遲于山側。棹容與而詎前,馬寒鳴而不息。掩金觴而誰御,橫玉柱而沾軾?!?/p>
二、注釋與翻譯
注釋:
·黯然:神情沮喪、臉色陰沉的樣子。此處形容內心極度傷感凄慘。
·銷魂:也作“消魂”,指靈魂離開肉體,形容極度悲傷或愁苦,仿佛心神俱喪。
·秦吳:秦國在今陜西一帶,吳國在今江浙一帶,喻指相隔極遠。
·絕國:隔絕不通的邦國。
·燕宋:燕國在今河北北部,宋國在今河南東部,喻指千里之遙。
·行子:離家遠行的人。
·凄惻:哀傷悲痛。
·逶遲:徘徊不前的樣子。
·棹:船槳,代指船。
·容與:徘徊猶豫。
·詎前:豈能前進。
·玉柱:用玉做的琴瑟等樂器的弦柱,代指樂器。
·沾軾:淚水沾濕了車前的橫木。
白話翻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