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晻晻(yǎnyǎn)】日無光。劉向《九嘆·惜賢》:“日晻晻而下頹。”
我們來對劉向《九嘆·惜賢》中的名句“日晻晻而下頹”進行一次深入的解讀。
一、故事原文與上下文
“日晻晻而下頹”一句出自《九嘆·惜賢》的結(jié)尾部分。要理解這句話,我們需要看它所在的段落:
原文節(jié)選:
孰契契而委棟兮,日晻晻而下頹。
江湘油油長淚流兮,挑揄揚汰蕩迅疾兮。
憂心展轉(zhuǎn)愁怫郁兮,冤結(jié)未舒長隱忿兮。
丁時逢殃可奈何兮,勞心悁悁涕滂沱兮。
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極其悲愴的畫面:詩人(代屈原立言)感嘆,有誰會像自己這樣為國事憂心忡忡以至于形銷骨立呢?他看著太陽黯淡無光,漸漸西沉。眼前的江水湘水浩浩蕩蕩,迅疾奔流,就如同他心中無法排解的憂愁和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的痛苦。生逢亂世,遭遇災(zāi)禍,他無可奈何,只能勞心憂思,淚如雨下。
二、單句注釋及翻譯
·日:太陽。
·晻晻(yǎnyǎn):形容日光昏暗、不明亮的樣子。
·而:連詞,表示順承。
·下頹:向下墜落、沉落。“頹”有崩塌、墜落之意。
直譯:
太陽(光芒)黯淡地向下沉落。
意譯:
夕陽黯淡,正沉沉西下。
三、作品介紹《九嘆》
·作者:西漢·劉向
·體裁:騷體賦,是模仿屈原《楚辭》風格而作的抒情賦。
·內(nèi)容:《九嘆》全篇由九個部分組成(《逢紛》《離世》《怨思》《遠逝》《惜賢》《憂苦》《愍命》《思古》《遠游》),是劉向為追念和悲憫屈原的遭遇而作。他代屈原立言,抒發(fā)了屈原忠而見疑、賢而被謗的悲憤,以及對其故國楚國的深切眷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