傲(慠)ào,輕視?!渡叹龝ば迿唷罚骸皵?shù)加嚴令,而不致其刑,則民傲死?!保ú恢疗湫蹋翰粓?zhí)行刑罰。死:指死刑。)
我們來深入解析《商君書·修權》中這句極具法家特色的話:“數(shù)加嚴令,而不致其刑,則民傲死?!?/p>
這句話精煉地概括了法家思想中關于法律權威性與執(zhí)行力的核心主張,其內涵冷酷而深刻。
原文與語境
這句話出自《商君書·修權》篇。要理解其深意,必須結合其上下文:
【原文節(jié)選】
國之所以治者三:一曰法,二曰信,三曰權。法者,君臣之所共操也;信者,君臣之所共立也;權者,君之所獨制也。人主失守則危,君臣釋法任私必亂。故立法明分,而不以私害法,則治。
。。。
民信其賞,則事功成;信其刑,則奸無端。惟明主愛權重信,而不以私害法。故數(shù)加嚴令,而不致其刑,則民傲死。
分句詳解與翻譯
·數(shù)加嚴令:
·數(shù):音shuò,屢次、頻繁地。
·加:頒布,施加。
·嚴令:嚴厲的法令。
·釋義:統(tǒng)治者不斷地頒布、強調嚴厲的法令。
·而不致其刑:
·而:表轉折,但是。
·不致:不執(zhí)行,不使到達。
·其刑:那些(法令中規(guī)定的)刑罰。
·釋義:但是卻不去實際執(zhí)行那些刑罰。
·則民傲死:
·則:那么,就。
·民:民眾。
·傲:輕視、蔑視。這里是核心,指民眾對法令的態(tài)度從畏懼變成了嘲弄。
·死:指死刑,或最嚴厲的懲罰。此處并非指民眾不怕死,而是指他們連死刑這樣的極刑都敢于輕視。
·釋義:那么民眾就會(因為法令得不到執(zhí)行而)輕慢法令,最終連死刑都敢于觸犯。
【現(xiàn)代翻譯】
(所以,)如果(君主)只是頻繁地頒布嚴苛的法令,卻從不執(zhí)行其中規(guī)定的刑罰,那么民眾就會蔑視法律,最終連死刑都敢觸犯(而毫無畏懼)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與思想根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