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搗碎篩取的木桂香料裝入瓶盆,
就像洋溢的春溪帶著雨水般渾濁。
收拾好桂樹原料藏入祭祀的酒甕,
招呼明月一同來到這精美的酒樽。
釀酒材料已讓門生去置辦送來,
蔬菜成捆仍要叨擾當?shù)厝说亩髑椤?/p>
煮爛葵羹斟上新釀的桂花美酒,
這般風流雅趣卻可惜在這偏遠山村。
四、創(chuàng)作背景
時間地點:公元1095年,蘇軾貶謫惠州期間。
心境處境:
·此時蘇軾已年近六旬,經(jīng)歷了烏臺詩案、黃州貶謫,再遭惠州之貶
·政治前途黯淡,生活清貧,但精神境界愈發(fā)超然
·他因地制宜,研究釀酒,創(chuàng)制了“桂酒”并作《桂酒頌》
惠州生活:雖處蠻荒之地,他卻發(fā)現(xiàn)了嶺南的好處——“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”,這種苦中作樂的精神在本詩中同樣體現(xiàn)。
五、詩歌賞析
1。意象選擇:俗物見雅趣
詩人選取的都是日常生活物件:
·瓶盆、社甕、芳樽:普通釀酒器具
·菜把、葵羹:粗茶淡飯
·蠻村:荒僻之地
但在蘇軾筆下,這些“俗物”都與“明月”、“小山”等雅意象結(jié)合,化俗為雅,體現(xiàn)了其“人間有味是清歡”的生活美學。
2?!鞍话淮合獛в隃啞钡拿钐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