靶bà,器物的把柄。《北齊書·徐之才傳》:“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,五色斑斕?!?/p>
這個典故非常有趣,它出自唐代史學家李百藥所著的《北齊書》,記載了北齊名醫(yī)徐之才的一則奇聞軼事。下面我將為您詳細解析這個故事,并探討其背后的深意。
一、故事原文
《北齊書·卷三十三·列傳第二十五·徐之才傳》原文如下:
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,五色斑斕。之才曰:“此人瘤也。”問得處,云于古冢見一髑髏,額骨長數寸,試削視,有文理,故用之?!?/p>
二、注釋與翻譯
【注釋】
·骨為刀子靶者:用骨頭做成的刀柄。靶,通“把”,即柄。
·五色斑斕:色彩斑斕,呈現(xiàn)出多種顏色。
·瘤:這里指的是一種特殊的骨質增生或骨骼病變,在中醫(yī)理論中,某些異常的骨骼生長物被稱為“骨瘤”。
·古冢:年代久遠的墳墓。
·髑髏:死人的頭骨。
·文理:紋理,條紋。
【白話翻譯】
又有一個人,拿了一個用骨頭做成的刀柄,這個骨頭刀柄色彩斑斕,十分奇特。徐之才看到后說:“這是人身上長的‘瘤’?!痹儐栠@把刀的來歷,那人說是在一座古墓里看到一個頭骨,額骨上有一塊長出數寸的骨頭,他試著削下來看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有紋理,于是就拿來做了刀柄。
三、典故介紹與解析
這個故事雖然簡短,但內涵豐富,展現(xiàn)了徐之才高超的醫(yī)學造詣和敏銳的觀察力。
1。情節(jié)核心:有人用一個色彩斑斕的骨頭做刀柄,徐之才一眼就看出這并非普通骨頭,而是人身上病變產生的“骨瘤”。經詢問,證實了這塊骨頭確實來自古墓中一個頭骨上異常增生的部分。
2。徐之才的醫(yī)術:徐之才的判斷體現(xiàn)了其深厚的解剖學和病理學知識。他能夠通過骨頭的形態(tài)、色澤和紋理,逆向推斷出它在生物體上的原始狀態(tài)和病理成因,這在當時是極其了不起的。
3。“五色斑斕”的科學解釋:從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角度看,骨骼在特定病理條件下(如骨腫瘤、慢性炎癥、礦物質沉積等)或經過長時間的土壤侵蝕和礦物質滲透,其成分和結構可能發(fā)生變化,從而呈現(xiàn)出異常的顏色和紋理。徐之才所見到的“五色斑斕”,很可能就是病變骨骼鈣化、石化或與埋葬環(huán)境中的礦物質發(fā)生化學反應的結果。
四、著作及作者介紹
·《北齊書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