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翱(翺)áo翔】,展開翅膀回旋地飛。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翱翔蓬蒿之間,此亦飛之至也?!?/p>
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中這句充滿思辨色彩的“翱翔蓬蒿之間,此亦飛之至也”。
一、原文、注釋與翻譯
原文節(jié)選(承接蜩與學(xué)鳩嘲笑大鵬南飛的段落):
斥鴳笑之曰:“彼且奚適也?我騰躍而上,不過數(shù)仞而下,翱翔蓬蒿之間,此亦飛之至也。而彼且奚適也?”
注釋:
·斥鴳:生活于沼澤地帶的小鳥?!俺狻保訚?。
·彼:指乘著旋風(fēng)飛往南海的天池的大鵬。
·奚適:到哪里去。
·仞:古代長度單位,一仞約為八尺。
·蓬蒿:蓬草與蒿草,泛指低矮的草叢。
·飛之至:飛翔的極致境界、最快樂的飛翔。
翻譯:
沼澤里的小雀譏笑大鵬說:“它要飛到哪里去呢?我騰躍而上,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,在蓬蒿叢中盤旋飛舞,這也就是我飛翔的極致快樂了。而它究竟要飛到哪里去呢?”
二、創(chuàng)作背景與思想脈絡(luò)
1。《逍遙游》的核心命題:本篇是《莊子》的開篇之作,核心在于探討何為真正的“自由”(逍遙)。莊子通過一系列恢弘的想象,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標(biāo)準(zhǔn),追求一種與道合一、無所依憑的絕對自由。
2?!靶〈笾q”的哲學(xué)框架:莊子在開篇描繪了“鯤化為鵬”的宏偉景象,并引出了蜩、學(xué)鳩、斥鴳這些小生物對大鵬的疑惑與嘲笑。他并非要簡單地否定“小”,而是通過極端的“小”與“大”的對比,揭示認知的局限性與層級的相對性。
3。對世俗認知的批判:斥鴳的這段話,生動地刻畫了一種基于自身經(jīng)驗、安于現(xiàn)狀并自以為是的精神狀態(tài)。莊子借此批判那些以自我認知為尺度,去衡量和評判一切超越其理解范圍的事物的世俗觀念。
三、寓意深度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