驁ào,通“傲”,傲慢?!俄n非子·十半》:“夫知伯之為人也,好利而驁愎?!保ㄖ喝嗣?。愎:固執(zhí),任性。)
我們來深入解析《韓非子》中這句對歷史人物精準的斷語:“夫知伯之為人也,好利而驁愎?!?/p>
這句話不僅是對一個人性格的刻畫,更是韓非子對權(quán)力如何因個人品性而崩潰的經(jīng)典案例分析。
出處與原文語境
首先需要稍作修正,您提到的《韓非子·十半》應為《韓非子·十過》。該篇系統(tǒng)地論述了導致君主亡國滅身的十種過錯。關(guān)于知伯(又稱智伯)的故事,正是作為第十過——“國小無禮”的典型案例而出現(xiàn)的。
“夫知伯之為人也,好利而驁愎”這句話,是韓非子在敘述知伯覆滅故事時,對他性格下的核心定論。
【原文節(jié)選】
奚謂國小無禮?昔者晉有六卿……及(晉)幽公……晉國皆被兵……晉國大亂,遂殺幽公。夫知伯之為人也,好利而驁愎。彼欲我求地,我弗與也。彼如疾我,必輕我。彼如輕我,我可與勿與?……遂與地。知伯說。又令人請地于魏……魏宣子與之。又使請地于韓,韓康子與之。又使請地于趙,趙襄子弗與。故知伯乃……率韓、魏以攻趙……(后韓、魏、趙三家合謀)反滅知伯。
分句詳解與翻譯
·夫知伯之為人也:
·夫:句首發(fā)語詞,無實義。
·知伯:春秋末期晉國最強大的卿大夫之一,智氏家族的領(lǐng)袖?!爸蓖ā爸恰?。
·為?:他的為人處世,他的性格。
·也:語氣詞,表停頓。
·釋義:知伯這個人的性格啊……
·好利而驁愎:
·好利:貪圖利益。此處的“利”特指土地、權(quán)力等政治利益。
·而:而且,表遞進。
·驁愎:
·驁:通“傲”,傲慢。
·愎:音bì,固執(zhí)、任性、不聽勸諫。
·“驁愎”連用,形容一種極其傲慢且一意孤行的狀態(tài),是領(lǐng)導者最危險的性格缺陷之一。
·釋義:貪得無厭而且傲慢固執(zhí)。
【現(xiàn)代翻譯】
什么叫作國家弱小卻不講禮義?過去晉國有六卿……到了晉幽公的時候……晉國全境都遭受兵禍……晉國大亂,幽公也被殺。(在這樣的背景下,)知伯這個人的性格,是貪圖利益而且傲慢固執(zhí)。(他當政后,)向其他卿大夫索要土地。如果他不給我地,他就會憎恨我,必定會輕視并攻打我。他如果輕視我,我怎么能硬扛著不給呢?……于是就把土地給了他。知伯非常高興。他又派人向魏氏索要土地……魏宣子也給了他。他又派人向韓氏索地,韓康子也給了他。他又派人向趙氏索地,趙襄子不肯給。于是知伯就……率領(lǐng)韓、魏的軍隊去攻打趙氏……(后來韓、魏、趙三家合謀)反過來消滅了知伯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與歷史脈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