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召返回北方的京城,我卻要赴任那南方的豫章。
兩舟并行,離別了舊友;面對筵席,又將遠離賢明的長官。
舉杯飲酒,盛情餞別;手指前路,想到今晚的宿處。
來日相會的早晨渺茫無期,而離別的時間卻注定如此匆促。
夕陽的余暉照射著通達的渡口,暮色使平原也變得朦朧。
船夫打理著行舟,車夫已命令仆從準備歸程。
在東城的城門處分手,從西江的河灣處啟航。
短暫的歡聚與離別交織,時光如流水一去怎會回還?
誰說這離情別緒能用文字盡述?千言萬語也非尺牘所能承載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與故事
這首詩的誕生,源于一次歷史上真實發(fā)生的離別:
·人物與事件:根據(jù)《文選》記載和后人考證,在南朝宋永初二年(公元421年)秋天,三位重要人物在江州湓口(今江西九江附近)聚會:
·王撫軍:即王弘,時任撫軍將軍、江州刺史,是此次餞別宴會的東道主。
·庾西陽:即庾登之,時任西陽太守,此次被朝廷征召回京(建康)。
·謝瞻:時任豫章太守,在赴任途中經(jīng)過此地,恰逢其會。
王弘為他們設(shè)宴送行,三人賦詩話別。謝瞻的這首詩,以及可能也在場的陶淵明所作的《于王撫軍座送客》,都記錄了這場離別。
·歷史視角:這次聚會和詩作,是南朝時期文人雅集與仕宦生涯流動性的一個縮影。文人出仕、遷轉(zhuǎn)、集會、賦詩,是當時常見的文化現(xiàn)象。
作者謝瞻簡介
了解謝瞻其人,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詩中的情感:
·身世與才華:謝瞻(385-421),字宣遠,陳郡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他出身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,是東晉名相謝安的同族后裔。六歲就能寫文章,其《紫石英贊》、《果然詩》就已令當時才士驚嘆。他的文辭華美,與族叔謝混、族弟謝靈運齊名,曾有一次在宴會中,王弘稱贊他們?nèi)藶椤?/p>
·性格與命運:謝瞻生性謙退,不慕權(quán)勢。其弟謝晦當時權(quán)傾朝野,賓客填巷,謝瞻見狀非但不喜,反而驚駭?shù)卣J為這不是家門之福,甚至用竹籬隔開門院,表示不忍見此。他屢次向高祖劉裕陳請,希望降低謝晦的官位以保家門平安。弟弟有時告訴他一些朝廷機密,他故意向親友當作笑談散播,以此來斷絕謝晦再泄密。謝瞻一生都為此憂心忡忡,后來在豫章太守任上患病,不肯醫(yī)治,希望早點離世,最終年僅三十五歲便去世了。
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:(。xiakezw。com)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