鰲áo,傳說中海里的大鱉?!肚f子·庚桑楚》:“故鳥獸不厭高,魚鰲不厭深?!?/p>
我們來深入解析《莊子·庚桑楚》中“故鳥獸不厭高,魚鱉不厭深”這句充滿東方智慧的寓言。
一、原文、注釋與翻譯
原文節(jié)選:
老子曰:“……夫函車之獸,介而離山,則不免于網(wǎng)罟之患;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,則蟻能苦之。故鳥獸不厭高,魚鱉不厭深。夫全其形生之人,藏其身也,不厭深眇而已矣。”
注釋:
·函車之獸:口能含車的大獸?!昂保菁{。
·介而離山:單獨離開山林。“介”,獨,一個。
·碭而失水:因潮汐激蕩而擱淺在岸上?!按X”,同“蕩”,水流激蕩。
·不厭:不滿足,不嫌棄。此處引申為“力求”、“唯恐不”。
·深眇:深遠、幽邃?!绊稹?,通“渺”,遙遠。
翻譯:
老子說:“……那口能含車的巨獸,如果獨自離開深山,就不能免于羅網(wǎng)的災(zāi)禍;能吞下船只的大魚,如果被沖蕩出水而擱淺,連螞蟻都能使它受苦。所以,鳥獸不嫌山高,唯恐不高;魚鱉不嫌水深,唯恐不深。那些想要保全形體和生命的人,隱藏自己的身體,也唯恐不夠深遠幽邃啊?!?/p>
二、創(chuàng)作背景與思想脈絡(luò)
1。篇章定位:《庚桑楚》是《莊子·雜篇》的首篇,主要論述如何通過修身養(yǎng)性來保全生命、領(lǐng)悟大道。主人公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,一位得道的隱士。此段是老子在教導(dǎo)庚桑楚的弟子時所說的話。
2。戰(zhàn)國的生存困境:莊子生活在戰(zhàn)國中期,這是一個社會劇變、戰(zhàn)亂頻仍、人命如草芥的時代。士人如何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上安身立命,是一個極其緊迫的現(xiàn)實問題。
3。對儒家“入世”的反思:與儒家積極入世、建功立業(yè)的主張不同,莊子學(xué)派深刻地認識到,在黑暗的政治漩渦中,才華與名聲往往招致殺身之禍。因此,他們提出了以“避世”與“藏身”為核心的生存智慧。
4?!盁o用之用”的哲學(xué)延伸:此段是莊子“無用之用”思想的另一種表述。巨獸、大魚因其“有用”(龐大)而招致危險,因此,真正的智慧不是彰顯自己,而是隱藏自己,使禍患無以加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