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諒闇】ān,帝王居喪?!抖Y記·喪服四制》:“高宗諒闇?!币嘧鳌傲灵湣薄ⅰ罢応帯?、“梁陰”。
我們來深入解讀《禮記·喪服四制》中“高宗諒闇”這一蘊(yùn)含深厚禮制與情感的典故。
一、原文與上下文
“高宗諒闇”一句出自《禮記·喪服四制》篇首,是其論述喪服制度四大根本原則(恩、理、節(jié)、權(quán))中“節(jié)”——即節(jié)制情感原則的核心例證。
原文節(jié)選:
“其恩厚者其服重,故為父斬衰三年,以恩制者也。門內(nèi)之治恩掩義,門外之治義斷恩。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,貴貴尊尊,義之大者也。故為君亦斬衰三年,以義制者也。
三日而食,三月而沐,期而練,毀不滅性,不以死傷生也。喪不過三年,苴衰不補(bǔ),墳?zāi)共慌唷O橹?,鼓素琴,告民有終也,以節(jié)制者也。
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。天無二日,土無二王,國無二君,家無二尊,以一治之也。故父在為母齊衰期者,見無二尊也。
高宗諒闇,三年不言。善之也,王者莫不行此禮?!?/p>
二、注釋與翻譯
·高宗:指商王武丁,商朝第二十三位君主,是商代中期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王?!案咦凇笔撬膹R號。
·諒闇(liángān):也寫作“亮陰”、“梁闇”。這是一個(gè)專有名詞,指天子在喪期中所居的守喪之廬。具體來說,是一種守喪時(shí)居住的簡陋土屋,不設(shè)立柱,以橫梁于墻(梁闇),且沉默不言,以表達(dá)極度的哀思。
·三年不言:此處的“不言”并非生理上不能說話,而是指不主動過問、議論朝政事務(wù),將治理國家的權(quán)力暫時(shí)委托給宰相,自己專心守喪。
白話翻譯:
(正如前文所述,守喪需要有所節(jié)制,不能因過度哀傷而損害生命。)(所以)殷高宗武丁在父親(或母親)去世后,居于“諒闇”之廬,三年不議論政事。(孔子和《禮記》的作者認(rèn)為)這是非常賢德的行為,歷代圣明的君王沒有不實(shí)行這種禮節(jié)的。
三、故事背景與文章寓意
1。故事背景
“高宗諒闇”的典故最早記載于《尚書·無逸》,其中提到周公勸誡成王時(shí),以殷商賢王為例:“其在高宗,時(shí)舊勞于外,爰暨小人。作其即位,乃或亮陰,三年不言。其惟不言,言乃雍?!币馑际俏涠≡缒暝谕鈩谧?,了解民間疾苦。即位后,又遭遇父喪,便“諒闇三年不言”。他雖不言,但一旦發(fā)言,都非常和洽得當(dāng)。
這個(gè)故事在《論語·憲問》中也被孔子提及并詮釋:
子張?jiān)唬骸啊稌吩疲骸咦谡応?,三年不言。’何謂也?”子曰:“何必高宗?古之人皆然。君薨,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三年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