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咳咳…咳…”伏羲嗆得眼淚都快出來了,指著那杯“燒刀子”,難以置信地問老板:“老板…這…這就是你們這最好的酒?”
老板被伏羲的反應(yīng)嚇了一跳,有些尷尬又有些不解:“是啊客官…咱家的燒刀子,可是用上好的麥子發(fā)酵,蒸餾了三次呢!勁兒大,夠味!那些老爺們喝的所謂‘佳釀’,也就比這個稍微…呃…順滑那么一點點,但勁兒小多了,沒意思!”老板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家的酒是“真材實料”。
伏羲看著老板那副“不識貨”的表情,又看了看旁邊那桌大漢喝得津津有味的樣子,沉默了。
他付了面錢和酒錢(雖然那杯酒幾乎沒動),走出了面館。一個念頭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長。
接下來的半天,伏羲的身影穿梭在皇城西區(qū)不同檔次的酒館之間。
從最底層傭兵聚集、充斥著汗臭和劣質(zhì)酒氣的昏暗地窖式酒館;
到稍微體面些、供小商人或低級冒險者消遣的中檔酒肆;
甚至偽裝身份,花高價在幾家據(jù)說有“貴族特供”渠道的、裝修華麗的酒樓里,點了幾杯所謂的“頂級佳釀”。
每一次品嘗,都讓他對這個世界“酒文化”的“深度”有了更“深刻”的認識。
辛辣、寡淡、渾濁、酸澀、帶有各種難以言喻的雜味(如鐵銹、木頭、甚至泥土味)…這就是主流。
所謂的中檔酒,無非是雜味少一些,辣度低一些,或者加了點蜂蜜或果汁掩蓋那糟糕的本質(zhì)。
而那些昂貴的“貴族佳釀”,則是在“順滑”和“香氣”上做了些文章,可能是用了更好的原料或者更精細(相對而言)的過濾,但核心的發(fā)酵、蒸餾、陳釀工藝,在伏羲看來,簡直粗糙得令人發(fā)指!酒體單薄,毫無層次感,回味更是談不上,除了酒精的刺激,幾乎沒有享受可言。
坐在最后一家裝潢奢華的酒樓雅間里,伏羲看著杯中那杯價值不菲、顏色金黃透亮、被侍者吹噓為“三十年窖藏金麥精華”的液體,輕輕晃了晃。酒液掛壁性極差,香氣浮夸而單薄,帶著一股刻意的甜膩。他抿了一小口,舌尖傳來的依舊是熟悉的酒精感,只是包裹了一層糖衣。
他放下酒杯,靠在椅背上,閉上了眼睛。
腦海中,前世記憶翻涌。
昆侖山巔,千年寒潭水釀造的“冰魄玉露”,入口清冽如泉,入喉溫潤如玉,一股冰線直透丹田,繼而化作暖流滋養(yǎng)四肢百骸,余香繞齒三日不絕…
東海之濱,以萬年玄龜精血和千年朱果為主材的“赤霞釀”,色如晚霞,烈而不燥,飲之如吞火山,氣血奔涌,對煉體有奇效…
還有那凡俗皇宮進貢的頂級御酒“瓊花釀”,雖無靈力,卻集百果百花之精粹,歷經(jīng)九蒸九曬,窖藏百年,開壇香飄十里,醇厚綿長,回味無窮…
再看看眼前這杯所謂的“頂級佳釀”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