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輪:寫邊疆沙場-金鐵熔爐鑄詩魂
此輪命題如同戰(zhàn)鼓擂響,瞬間將攬月樓內(nèi)的旖旎氛圍一掃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凝肅殺之氣。澄心湖的粼粼波光,此刻仿佛也化作了邊關(guān)冷月下的刀光劍影。
鎮(zhèn)北將軍之孫武烈熱血沸騰,拍案而起:
>“朔風卷地裂重鎧!胡馬嘶空踏雪來!
>橫槊怒指天狼墜!血沃玄甲鑄雄??!”
特點:開篇便是“裂重鎧”、“踏雪來”的狂暴壓迫感,“怒指天狼墜”豪氣干云,“血沃玄甲”更顯慘烈悲壯。鐵血之氣幾乎凝成實質(zhì),武將勛貴們血脈賁張,齊聲怒吼:“壯哉!當浮一大白!”連主位上的長公主也微微動容。
一位曾隨軍歷練的邊塞詩人:
>“孤烽直刺暮云低,殘陽如血染征衣。
>羌管嗚咽吹骨冷,故園只在夢魂西?!?/p>
特點:畫面感極強,“孤烽刺暮云”、“殘陽染征衣”色彩悲愴,“羌管吹骨冷”直透骨髓的寒意,“故園夢魂西”的無奈,將邊塞的蒼涼與征人的孤苦刻畫入木三分,引得文士們一片唏噓。
長孫文若目光悠遠,筆蘊千鈞:
>“秦關(guān)漢月照空壕,鐵馬金戈化土蒿。
>唯有秋風吹不盡,猶聞白骨泣蓬蒿?!?/p>
特點:站在歷史長河的維度,以“秦關(guān)漢月”、“鐵馬金戈化土蒿”的滄桑巨變開篇,宏大而悲憫。“秋風吹不盡”象征永恒的哀傷,“白骨泣蓬蒿”則賦予逝者無聲的控訴,意境蒼涼悠遠,發(fā)人深省。周夫子捻須長嘆:“文若此作,沉郁頓挫,有杜工部遺風,直指戰(zhàn)爭本質(zhì)之殘酷與虛妄,大善!”
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退役老將:
>“黃沙百戰(zhàn)穿金甲,箭瘢刀痕作錦花!
>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(zhàn)幾人還?”
特點:以親身經(jīng)歷寫就,豪邁中浸透悲涼。“箭瘢刀痕作錦花”以自嘲寫榮耀,震撼人心?!白砼P沙場”、“幾人還”的詰問,道盡戰(zhàn)爭的無情與軍人的宿命。滿座肅然,武烈更是虎目含淚,向老將軍深深一揖。
壓力,此刻如同實質(zhì)般壓在伏羲肩頭。前有武烈的鐵血豪情,文人的邊塞悲歌,長孫文若的歷史哲思,更有老將軍泣血的親身感悟。如何超越?
伏羲并未提筆,而是緩緩閉上了眼睛。
神思瞬間穿越千里,回到了百味嶺那灼熱的神工坊!
*耳邊是爐火咆哮的轟鳴!那聲音,不正像邊關(guān)告急的烽火狼煙,像萬千敵軍沖鋒的嘶吼?
眼前是金鐵交鳴濺起的刺目火星!那飛濺的光點,瞬間在他腦海中放大、扭曲,化作了戰(zhàn)場上刀劍碰撞的寒光,箭矢破空的流光,以及……甲胄在烈日下反射出的刺目“金鱗”!
身體記憶復(fù)蘇,那是揮動重錘時**力量層層疊加的磅礴之感!每一次錘擊落下,積蓄的“勢”都在奔涌咆哮,如同千軍萬馬積蓄的沖鋒號角!
掌心仿佛再次感受到地火炎髓融入劍胚時那股**狂暴、灼熱、不屈的意志!那是熔巖在地下奔流的力量,是戰(zhàn)士在絕境中爆發(fā)的不滅戰(zhàn)魂!
“轟——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