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康健不缺女人,形形色色的女人,見的多了,他之所以要娶韓小青,是因為韓小青老實聽話,安分守己,能任憑自己擺布駕馭。較比他之前的那些女人們,一個個花里胡哨,又騷又浪,花瓶一樣的好看卻不頂用。馬康健自然要娶一個,真正適合過日子的女人。
回到家后,劉旭跟著媽媽,為馬康健的婚事忙前忙后。按照村上的風俗,家里有結(jié)婚的人,本家人要自己蒸花花,用于婚禮上賓客們吃,以及送給前來參加婚禮的人。
花花是滄州市地區(qū),獨有的一種面食。和面,揉面,發(fā)面,而后將面團,放進專門刻制的木頭模子里。最后制成的花花,雖然本質(zhì)上,是一個饅頭,但是模樣卻各種各樣,有桃子,石榴,兔子,魚,元寶等等。待到花花出鍋,為了表示喜慶,還在每個花花上,點上一個小紅點。
這十里八村的風俗,只有在過年和結(jié)婚的時候,才會大張旗鼓的蒸花花。
現(xiàn)在,侄子康健要結(jié)婚了,自然得按照村上的風俗來,得有這些必備的花花。但誰蒸花花呢?讓他媽媽姜淑惠蒸?姜淑惠哪里蒸過花花,哪里懂這些。讓奶奶陳淑芬蒸?她一個半身不遂的病人,能干得了這些?
自己是侄子的親大姑,侄子終于長大成人,要結(jié)婚了,秀巒自然是高興,便將給康健蒸花花的事,大包大攬下來。秀巒覺得,什么侄子結(jié)婚,跟兒子結(jié)婚有什么區(qū)別?別人指望不上,她這個當姑姑的,只能既當姑又當媽了。
秀巒算了算,至少要蒸幾百個花花,她一個人,肯定是忙不過來。而村里的風俗是,誰家有喜事,兒子要結(jié)婚,需要蒸花花,本族人以及四鄰八舍,都會過來一起幫忙。秀巒便通知了大嫂子,國民的媳婦,還有國升的媳婦,以及幾個相好不錯的鄰居婦女們。
但她唯獨沒通知,自己的親弟妹程廣仙來幫忙。在她心里,程廣仙和婆婆春蘭一樣,都是雙手不沾陽春水的主。
吃過早飯后,國增扛著大鞭子,趕著羊群,去地里放羊去了,劉旭則在家里,準備蒸花花要用的工具,秀巒則是一個人,騎著電動三輪車,去鄰村的董莊子面粉廠拉面粉。而后,她載著幾袋面粉回了家,又招呼著前來幫忙的眾人,一起和面,發(fā)面,蒸花花。
家里人來人往,人進人出,就連文勝的媳婦,四嬸聽到秀巒在蒸花花,也跑來幫忙。不知道的還以為,國增家的劉旭要結(jié)婚了。
當然,秀巒給康健蒸花花的事,前前后后,她沒有跟國增透露半個字,全然把這個家的一家之主,當成了空氣。
自己看不上,討厭,厭惡的人,怎么會把他放在眼里?
待到中午,國增在地里放完了羊,回家吃午飯,才看到家里的五間房子,到處是人,到處是擺滿的花花。國增很是好奇,這家里,怎么突然蒸花花了呢?一番詢問之下,他這才回過神來,原來這些花花,是給康健結(jié)婚蒸的。
國增頓時來了氣,他倒不是生氣,秀巒給康健蒸花花這件事,他還沒有小肚雞腸到,舍不得那幾袋面粉的地步。他只是生氣,為什么給康健蒸花花,秀巒通知了那么多的人,卻唯獨沒有提前,跟自己說一聲呢?
在她馬秀巒的眼中,還有他劉國增這個丈夫嗎?還有他這個一家之主嗎?當他進門的那一刻,看到眾人都在忙忙碌碌,喜氣洋洋,自己反而跟個傻子似的,目瞪口呆,什么都不知道。
國增的心里,頓時憋滿了氣,當著眾人的面,也不好發(fā)作,只能繼續(xù)憋著,忍著。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養(yǎng)羊的這半年多,他可吃了太多的苦,受了太多的氣,尤其是秀巒給自己的氣,國增覺得委屈,覺得不公,覺得不滿,覺得壓抑。
只需要一個時機,或者導(dǎo)火索,就像是火山,積攢了數(shù)萬年的巖漿,終究有爆發(fā)噴涌的那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