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郃勸諫道:“主公,窮寇莫追。曹操狡詐,雖然大敗,但夏侯惇等曹氏親族部隊,還沒有參加過戰(zhàn)斗。如果追擊過于深入,有可能中敵人的伏兵?!?/p>
白曉文笑著說道:“將軍之憂,實屬兵家之理。不過,我另外安排了后手,這次追襲萬無一失。”
白曉文所說的后手,當然就是韓瓊等眾多武將,已經(jīng)攜帶曹操兵符,詐取黎陽,是曹操南逃的第二條封鎖線。
另外,根據(jù)白曉文的研究,曹操是一個韌性非常強的領(lǐng)袖。
三國演義,本身就是尊劉貶曹,對于曹操僅有的幾次失敗,自然是大書特書。
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五仔外交官,三國最強記憶的有力競爭者,就曾經(jīng)概括過曹老板的失敗案例,在曹操自吹“無敵于天下”的時候當面嘲諷:
“……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,宛城戰(zhàn)張繡之日;赤壁遇周郎,華容逢關(guān)羽;割須棄袍于潼關(guān),奪船避箭于渭水:此皆無敵于天下也!”
曹操失敗過很多次,有時是小敗,有時是大敗。但他每次失敗之后,都能總結(jié)教訓(xùn),重新振作,和那些敗一戰(zhàn)就心灰意冷、退出天下霸權(quán)爭奪的領(lǐng)袖完全不同。
當然有人會說,這是因為曹操的地盤太大,人才太多,基礎(chǔ)太好的緣故。
上面的理由當然是對的,但曹操的堅韌精神,還是足以稱道的。
要是把曹操放回河南,用不了多久,就會再次成為白曉文掃平天下的最大絆腳石!
至于伏兵計,有了內(nèi)視,精神掃描范圍大幅提升的白曉文表示,這都不是事兒。
實在拿不準,還有山河地理圖嘛。
就是每次使用山河地理圖的定位功能,都要花1000靈能點……而已。
在白曉文重重懸賞的命令一下,頓時三軍踴躍,將士無不爭先。
白曉文見到了郭嘉、戲志才兩人,笑道:“兩位都是潁川名士,為何屈身于賊?不如歸順朝廷,建言獻策,必定不失封侯之位。”
戲志才雖然被捆縛,但卻大搖其頭:“要殺便殺,寧死不降!”
郭嘉有一絲恍惚,半晌才笑道:“閣下這句話好生耳熟?!?/p>
以前曹操就是這么勸降俘虜?shù)?,因為他占有朝廷大義,每一戰(zhàn)都是奉天子詔討伐不臣,所以和他打的,都是賊!
現(xiàn)在三十年河?xùn)|,三十年河西,曹操失去了天子,成了賊;白曉文反倒成了朝廷的代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