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鳶推門進來時,沈知微正把筆擱在硯臺邊。燭火跳了一下,她抬眼看向門口。
“娘娘,王妃剛生了。”青鳶聲音壓得很低,“是個男孩,母子都平安?!?/p>
沈知微站起身,沒說話,徑直走向外殿。她披上外衣,命人備輦去太極殿。路上一句話也沒問。
到了殿前,天剛亮。內侍總管迎上來,手里捧著禮部擬定的賀儀單子。她接過掃了一眼,遞回去:“加一道賞賜,王家老夫人前日進宮請安,記下來,賞綢緞二十匹,金錁十對。”
總管低頭記下。
她又道:“立刻傳詔裴硯,請他臨朝議爵?!?/p>
話音剛落,遠處傳來鐘鼓聲。裴硯來了。
百官陸續(xù)入殿,氣氛和前幾日不同。前幾日是肅殺,今日有了些松動。徐明遠下獄的事還在查,不少世家官員心里沒底。這時候添個皇嗣,誰都明白意味著什么。
裴硯坐上龍椅,看了沈知微一眼。她站在垂簾后,微微點頭。
他開口:“王妃誕育皇子,乃國之大喜。朕心甚慰?!?/p>
底下一片稱賀。
裴硯抬手,止住喧嘩:“王妃育國有功,其子當封郡王,以彰恩德。封號‘景’,食邑三千戶,賜王府一座?!?/p>
滿殿一靜,隨即齊聲叩拜:“陛下圣明!”
這封賞不輕。皇子早年夭折兩個,如今只剩太子一人。再封郡王,還是清流出身的妃子所出,分量極重。
禮部尚書出列:“景郡王天命所歸,臣等恭賀。”
沒人反對。
沈知微站在簾后,不動聲色。她知道有人想說話,可沒人敢說。剛才那句“天命所歸”聽著順耳,其實埋了刺——世家一直想恢復薦官舊例,借孩子出身抬高門第,慢慢壓回寒門勢力。
她等的就是這個。
她抬手,內侍立刻展開一份黃絹懿旨,朗聲讀道:
“今景郡王降生,乃天佑大周。然國運長久,不在血脈獨盛,而在賢才輩出。王妃出自清流,然其所重者非門第,而在德行;景郡王受封,非因其姓,而在其承天命。望諸卿共勉:無論寒門世家,皆可為國棟梁?!?/p>
聲音傳遍大殿。
幾位老臣臉色變了變。
沈知微走出簾前,站在丹墀之上。她沒看任何人,只說:“朝廷用人,唯才是舉??婆e舞弊案正在徹查,若有牽連,一查到底。但也不能因個別敗類,就否定整個制度。”
她頓了頓:“世家有才俊,寒門亦有英杰。若只認門第,反倒辜負了天下讀書人。”
底下沒人接話。
太子裴昭衍從班列中走出,跪地行禮:“母后所言極是。兒臣愿以身作則,重用真才,不分出身?!?/p>
這話一出,不少人低下了頭。
沈知微看著他。這孩子最近懂事多了。從前只知讀書,不知政事,現(xiàn)在也開始學著站隊、表態(tài)。
她點頭:“你能明白這個道理,很好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