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轉(zhuǎn)而奏請裴硯:“陛下,才女所論已超多數(shù)進士,不如令其試擬一道政令。”
裴硯點頭:“準?!?/p>
紙筆奉上。柳昭提筆蘸墨,片刻寫就《勸農(nóng)令》。文中明獎懲、定職責、劃時限,連戶部尚書閱后亦輕嘆:“條理清晰,可即施行?!?/p>
裴硯拿起朱筆,在卷首畫了一圈。
沈知微隨即召其余九名優(yōu)秀考生入殿。每人陳述一道地方治理設想。有人提議修渠引水,有人主張減免蠶稅,更有女子提出:“女子學堂可設于各縣,由地方資助,專教識字與算術?!?/p>
裴硯再次落筆圈閱。
最終欽定十二人入選翰林院庶吉士,另設“女職六房”試行文書協(xié)辦。名單宣讀完畢,十二名女子齊齊跪地叩首。
沈知微立于丹墀之上,看著她們低頭行禮。陽光從殿頂斜照下來,落在她們肩頭。
她指尖又觸到那支白玉簪。
裴硯起身,轉(zhuǎn)身離去前只留下一句:“你定的事,朕都準?!?/p>
殿內(nèi)只剩她一人佇立。其余官員陸續(xù)退下,新錄才女們被引往偏廳聽訓。腳步聲漸遠,殿中重歸安靜。
她緩步走下臺階,穿過長廊。一名小宦官捧著登記簿追上來:“娘娘,這是十二人籍貫履歷,請您過目。”
她接過翻開,第一頁便是柳昭。
“永州柳氏,三代無官,母陳氏,以織維持生計……”
翻至末頁,忽覺紙張邊緣有些粗糙。她停下動作,仔細看去——原來最后一頁被人撕去一角,又勉強粘合,痕跡極淺。
她不動聲色,將簿子合上,遞給小宦官:“送去兵部備案?!?/p>
小宦官領命而去。
她站在回廊盡頭,望著庭院中的石階。遠處傳來鐘聲,午時已到。
放榜的黃紙正被張貼于宮門外。百姓圍聚觀看,議論紛紛。
“女子也能做官了?”
“聽說有個鄉(xiāng)下丫頭拿了頭名?!?/p>
“這世道真是變了。”
沈知微沒有走近。她只是靜靜站著,聽著那些聲音隨風飄來。
一名女衛(wèi)快步奔來:“娘娘,禮部尚書剛派人送信,說女職六房的印信還未備齊,需再等三日?!?/p>
她點頭:“知道了?!?/p>
女衛(wèi)遲疑片刻:“他們是不是……還不想認這個局?”
“不是不想?!彼f,“是還沒習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