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硯答應了。
第四日,柳蕓的第二批密報送到了。
這次是一張草圖,畫的是周家運糧的路線:從莊園后門出發(fā),繞過官道,經(jīng)兩條小路匯入北境商道。圖上還標注了幾處臨時藏糧點。
隨信附了一份血書,三十多名災民按下手印,寫著同一句話:“我們不愿為豪戶做奴,只求修河堤換口糧?!?/p>
沈知微將血書攤開在案上,用鎮(zhèn)紙壓住四角。
她知道,該收網(wǎng)了。
次日朝會,她請裴硯臨殿,召東郡使臣與地方報訊官入內(nèi)。
“以工代賑推行七日。”她當眾宣布,“報名修堤者,不足百人。而周家莊園擴建用工逾千,卻無一人登記?!?/p>
堂下官員面面相覷。
“更巧的是。”她繼續(xù)說,“周家昨日報捐八百石糧,可就在昨晚,有人親眼看見,其后院倉庫仍在焚糧滅跡?!?/p>
她命人呈上柳蕓拍下的照片——焦黑的糧袋殘片堆在空地上,火還沒完全熄。
“若真捐了糧,何必燒?”她問,“若無私心,為何不讓核查?”
無人應答。
她轉(zhuǎn)向裴硯:“陛下,有人抗旨阻工,勾結(jié)官吏,私役災民,囤糧居奇。此等行徑,與謀反何異?”
裴硯站起身,聲音冷峻:“傳旨——凡阻以工代賑者,視同抗旨。禁軍即刻行動,查封周、李、趙三家莊園,押解主事者進京受審。所有被強征災民,一律釋放,愿修堤者,當場登記領糧?!?/p>
圣旨傳出,百官肅然。
三日后,第一份戰(zhàn)報送回。
禁軍突襲周家莊園,截獲運糧車十二輛,查獲隱匿糧食三千余石。莊園地窖中發(fā)現(xiàn)數(shù)十名被囚災民,多人身上有鞭痕。周氏家主被捕時試圖行賄,當場被拿下。
與此同時,柳蕓在災民營中設立登記點,短短一日,報名修堤者超過兩千人。
沈知微坐在含光殿,看著最新密報。她合上卷宗,伸手摸了摸發(fā)間的白玉簪。
青鳶進來,低聲說:“柳醫(yī)正又傳信,說第一批災民已經(jīng)開始夯土立樁,進度比預想快?!?/p>
沈知微點頭,正要說話,忽聽外頭腳步急促。
一名侍衛(wèi)沖進殿來,單膝跪地:“娘娘!周家有人連夜逃出,帶著一份名單,正往京城方向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