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剛亮,沈知微還在翻看戶部送來的名單。門外傳來內(nèi)侍的聲音:“娘娘,鴻臚寺急報,各國使節(jié)已到太和門外,候著入殿。”
她放下手里的卷宗,站起身來。
昨夜三更才歇下,眼下眼皮有些發(fā)沉,但她沒有遲疑。梳洗過后換上正紅鳳袍,外罩金線織錦披風(fēng),發(fā)間依舊只簪一支白玉簪。宮人要給她添珠釵,她搖頭拒絕了。
“今日是萬邦來朝,不是我一人風(fēng)光。”
她走出鳳儀宮時,天邊剛泛出青白色。宮道兩側(cè)已經(jīng)站滿執(zhí)戟衛(wèi)士,旗幡林立。遠處鐘鼓聲起,一聲接一聲,傳向皇城四角。
到了太和門,她停下腳步。
十余國使團整齊列隊,旗幟顏色各異。北狄的狼頭旗、南詔的孔雀紋、東瀛的浪花紋,都在晨風(fēng)里輕輕擺動。有些使臣低著頭,有人交頭接耳,還有幾位站在隊伍末尾遲遲未上前。
沈知微緩步走入廣場。
她沒有直接登臺,而是沿著貢品陳列一路走過。每一件禮器前都停頓片刻,目光掃過。有西域進獻的琉璃燈,南海送來的珊瑚樹,也有東瀛帶來的漆盒。她看得仔細,卻不發(fā)一言。
走到南詔使節(jié)面前時,那人身形一緊,連忙低頭行禮。
她微微頷首:“去年雪災(zāi),貴國千里運炭,朝廷記著?!?/p>
那人聲音微顫:“不敢當皇后掛懷?!?/p>
話音落下,周圍幾國使臣神色都有變化。
鐘鼓再響三通,丹陛之上黃簾卷起。裴硯身穿玄龍袍,從乾清宮方向走來。他步履沉穩(wěn),登上高臺時回頭看了她一眼。
沈知微隨即踏上臺階,與他并肩而立。
禮官高唱:“萬邦來朝,敬賀大周!”
諸國使節(jié)齊齊跪拜。
就在眾人俯身之際,東瀛使臣動作遲了半拍。他抬頭看了一眼別國位置,才緩緩屈膝。
沈知微閉了閉眼。
心鏡系統(tǒng)悄然啟動。
三秒之內(nèi),她聽見那人心中所想:“若大周新政不穩(wěn),商路斷絕,我國商戶將損失巨萬。先觀望,再定俯首與否?!?/p>
她睜開眼,轉(zhuǎn)向裴硯,聲音不高:“陛下可記得三年前北境雪災(zāi)?當時唯有南詔遣使送炭十萬斤。今日其使居賓位第三,合禮?!?/p>
這話不大不小,剛好傳開。
南詔使臣立刻挺直脊背,臉上浮現(xiàn)光彩。其余諸國見狀,紛紛調(diào)整站位,原本松散的隊列迅速規(guī)整起來。東瀛那位也收回目光,低頭肅立。
朝賀儀式開始。
各國依次獻禮,宣讀國書。北狄使節(jié)用粗獷嗓音朗讀祝詞,提到“邊境安寧,互市興旺”,引來一片輕嘆。南詔則送上一幅織錦,上面繡著兩國商旅同行的畫面。
待最后一國退下,禮官請帝妃落座。
裴硯端坐主位,沈知微坐于側(cè)席。酒過三巡,氣氛漸暖。有使臣舉杯笑道:“貴國近年變革頻頻,恐難持久?!?/p>
這話出口,殿內(nèi)略靜了一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