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街施粥點(diǎn)的騷動剛平,紫宸殿外已傳來急促腳步。沈知微還未來得及換下沾塵的粗布衣裳,內(nèi)侍便來報(bào):陛下已起駕往乾清殿,召她即刻入朝。
她抬手扶了扶發(fā)間白玉簪,指尖略涼。昨夜連番下令,查封糧倉、開倉放糧、拘捕囤戶,動作雖快,但她清楚,真正的風(fēng)暴不在民間,在朝堂。
乾清殿內(nèi),文武百官已列班而立。主戰(zhàn)派幾位大臣站在前列,面色肅然。一人出列奏道:“啟稟陛下,京畿疫病未明,民心浮動,恐生大亂。為安天下,不如征調(diào)邊軍,以戰(zhàn)事轉(zhuǎn)移民怨,振我國威?!?/p>
裴硯坐在龍椅上,眉心緊鎖,未答。
另一人接話:“北狄近年屢犯邊境,早該一戰(zhàn)。如今百姓困頓,若能勝敵奪糧,既解內(nèi)憂,又揚(yáng)國勢,豈不兩全?”
“臣附議!”
“臣亦請戰(zhàn)!”
接連數(shù)人出列,聲浪漸高。殿中氣氛陡然緊繃。
沈知微立于鳳位側(cè)旁,目光掃過那幾人面孔。她不動聲色,閉眼一瞬,心鏡啟動。
目標(biāo):兵部右侍郎周崇義。
三秒。
“只要大軍開拔,京營抽調(diào)過半,裴昭的人就能接管五城兵馬司……這一仗打不打得贏不重要,關(guān)鍵是讓京城亂起來。”
心聲消散,她睜開眼,眸光沉靜。
這些人嘴上說著御敵安民,心里盤算的卻是趁亂奪權(quán)。他們怕的不是百姓餓,而是百姓不餓——一旦糧價崩盤,他們囤積的米糧就沒了價值。更怕的是朝廷查下去,牽出背后靠山。
她緩步向前,聲音不高,卻清晰傳遍大殿:“諸位大人一心為國,令人敬佩。只是不知,你們口中的‘外敵’,是指北狄,還是指那些趁疫囤糧、逼百姓造反的權(quán)貴之家?”
滿殿驟然安靜。
她繼續(xù)道:“昨夜趙家管事親口承認(rèn),要再捂五天糧,等城里徹底慌了,一斗米賣一貫錢。今日諸公卻要陛下興兵?兵從何來?糧從何出?莫非是要讓餓得走不動路的百姓替你們?nèi)ゴ蛘???/p>
無人應(yīng)聲。
她轉(zhuǎn)向裴硯,躬身行禮:“陛下若真要平亂,不必遠(yuǎn)征。只需查一戶部賬冊,翻一翻糧商名錄,便知真正的‘?dāng)场诤翁??!?/p>
裴硯緩緩起身,目光如刀掃過群臣。他沒有說話,但眼神已足夠震懾人心。
片刻后,他開口,聲音低沉卻有力:“貴妃所言極是。朕不興無名之師,卻可鎮(zhèn)有罪之人?!?/p>
他抬手一揮,傳旨:“即刻加派禁軍,接管京城九門;封鎖所有糧倉,違令調(diào)動者,以謀逆論處。另,著刑部徹查近三日高價售糧商戶名單,三日內(nèi)呈報(bào)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