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后,玉門關(guān)外曠野。
大軍已列陣完畢,旌旗獵獵,鐵甲映日。裴硯身穿玄甲龍紋戰(zhàn)袍,腰佩天子劍,立于高臺之上。
臺下五萬將士靜默肅立。
他命人抬上火盆,將那份密信投入其中?;鹧骝v起,紙頁卷曲焦黑,最終化為灰燼。
“此信為證,西域勾結(jié)逆黨,圖謀刺駕,妄圖顛覆我大周江山。”他的聲音傳遍全場,“今日焚之,以告天地——犯我邊境者,必誅!叛我國土者,必滅!”
臺下將士齊聲怒吼:“必誅!必滅!”
裴硯拔出天子劍,指向西方:“朕親率爾等,直搗陽關(guān),破其連營,揚我國威!”
萬軍應(yīng)諾,聲震四野。
大軍開拔,日夜兼程,兩日后抵達陽關(guān)前線。
敵軍果然構(gòu)筑七座連營,依山扎寨,壁壘森嚴。哨騎回報,對方兵力逾萬,且配有重型弩車與投石機。
副將陳遠上前獻策:“敵勢強,硬攻不利。不如夜襲中軍,燒其糧草,再分路突進。”
他是那日在金殿主動請戰(zhàn)的年輕將領(lǐng)之一,曾在邊軍服役三年,熟悉地形。
裴硯聽完,問:“你有幾成把握?”
“七成?!标愡h答,“若陛下親率中軍壓陣,可增兩成勝算?!?/p>
裴硯思索片刻,點頭:“準。分三路出擊,子時行動,不得提前暴露。”
當夜,月隱云層。
三支隊伍悄然逼近敵營。裴硯親率五千精騎為中軍主力,埋伏于山谷隘口。
陳遠帶前鋒千人,摸黑切斷外圍巡邏兵。信號火把升起時,三路同時發(fā)動。
火油罐拋入營帳,瞬間燃起熊熊烈焰。鼓聲、喊殺聲、馬蹄聲混作一團。
裴硯一馬當先,沖入中軍大營。敵軍尚未集結(jié),已被火勢逼得四散奔逃。
一名敵將持刀迎面撲來,被裴硯一劍劈落兵器,反手斬于馬下。
前方帥旗高聳,旗面上繡著西域十二國聯(lián)盟徽記。一名護衛(wèi)正欲降旗,裴硯摘弓搭箭,一箭射斷旗桿。
巨旗轟然倒地。
“陛下神威!”身后將士齊聲高呼。
士氣大振,攻勢如潮。
左翼由另一名寒門將領(lǐng)李錚帶隊,突破第一座營寨后迅速點燃囤積的火藥庫。轟然巨響中,整片營地陷入混亂。
右翼佯攻牽制,成功引開敵方主力援軍。
不到兩個時辰,連破三營。敵軍主帥重傷撤退,余部向北潰逃。
裴硯勒馬立于殘營之間,鎧甲染血,呼吸粗重。遠處仍有零星火光閃爍,那是逃兵丟棄的營帳在燃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