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從學堂檐下掠過,卷起一片讀書聲。沈知微站在宮城高臺,聽著遠處街巷里傳來的齊誦,一字一句清晰入耳。
她知道,那聲音已不止于一座學堂。
裴硯走來時,身后跟著內侍捧著一卷黃帛。他站定在她身側,目光掃過臺下聚集的百姓與各國使臣,聲音不高,卻壓住了全場喧動:“今日,朕與皇后共議國策,立三策為基?!?/p>
他展開黃帛,上書《盛世三策》四字,筆力沉穩(wěn)。
“其一,興學固本?!鄙蛑⒔舆^話,“自即日起,各州縣設官學,男女皆可入學。教材由工部統(tǒng)一刊印,紙墨由戶部撥付。凡有阻撓者,以抗旨論?!?/p>
臺下人群一陣騷動。有人抬頭望著高臺,眼里發(fā)亮;也有人低頭不語,手指捏緊了衣角。
一名北狄使臣邁步上前,拱手道:“貴國女子讀書,是否違背天地倫常?我等遠道而來,愿聞其理?!?/p>
沈知微未動怒,只轉身對身旁女官點頭。片刻后,一名十二三歲的女孩被帶至臺前,穿粗布裙衫,發(fā)間無飾。
“你背一段《大學》。”她說。
女孩行禮,開口便誦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……”聲音清亮,一字不差。誦畢,又解其義:“修身是根本。若女子不能明理,則家中是非不分,子女教化無方。家不安,何談天下太平?”
四周寂靜。
裴硯接言:“爾所謂倫常,可是讓千千萬萬百姓目不識丁,世代蒙昧?若是這樣,你們的‘倫?!?,不過是怕人睜開眼?!?/p>
使臣面色微變,終低頭退下。
另一名老臣出列,聲音顫:“祖制不可輕改!女子掌書,寒門干政,恐亂綱紀!”
沈知微不動聲色,腦中閃過早朝前那一瞬——她曾用系統(tǒng)讀取此人內心,聽見三秒心聲:“家仆已散播流言,只盼風浪一起,叫她收手?!?/p>
此刻她只問:“李尚書昨夜可曾收到一封家書?”
老臣一怔:“……有?!?/p>
“信中說‘勿與皇后硬頂,待機而動’,可有此句?”
對方臉色驟白。
裴硯冷聲道:“暗衛(wèi)已在你府門外截獲此信。你說尊祖制,卻行背主之事。既如此,中樞重地,不必留你?!?/p>
他揮手:“調任靜州司馬,即日離京?!?/p>
老臣踉蹌后退,被人扶下。
臺下百姓開始鼓噪。有人喊:“皇后為民做主!”也有人低聲議論:“這回是真的要變了。”
沈知微抬手,人群漸靜。
“其二,強軍安邊。”她說,“水師每歲巡海兩次,沿海設烽堠十三座,遇敵即燃。陸軍推行輪訓制,每州抽選青壯,半年操練,歸鄉(xiāng)務農。軍械由兵部專管,不得私藏?!?/p>
裴硯補充:“凡參軍者,家中賦稅減半。戰(zhàn)死者,撫恤加倍,子女入官學免費?!?/p>
臺下一名老兵跪地叩首,額頭觸地。
“其三,惠民立信?!鄙蛑⒗^續(xù),“各州設濟醫(yī)館,貧者看病不收錢。災年開倉放糧,地方官若隱瞞不報,斬。另設監(jiān)察司,直通御前,百姓可遞訴狀。”
她頓了頓:“新政不靠一人推行,要靠萬人同行。故每月初五,設‘盛世講壇’,地方官當眾宣講政令,百姓可問可評。”
話音落,工部官員抬出一幅長卷,徐徐展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