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光剛亮,沈知微便起身換了衣裳。昨夜她批完最后一份名冊,睡得晚,卻醒得早。今日是萬邦來朝的大典,禮部清早就遞了流程進來,她只看了一眼便準了。
裴硯已在承天門前站定。文武百官列于兩側(cè),甲胄鮮明,儀仗肅立。城門外塵土輕揚,三十六國使團正按序列緩緩入城。每國使節(jié)皆捧禮匣,有金冊、玉牒、異寶、奇珍,由內(nèi)侍接引,一一登記入簿。
沈知微走到裴硯身側(cè),未說話,只輕輕點頭。他看了她一眼,目光沉穩(wěn),隨即抬手示意樂起。
太常寺奏《大韶》之樂,鐘鼓齊鳴。舞者執(zhí)羽龠而舞,動作莊重,節(jié)奏分明。曲中融入西域琵琶、南疆竹笛之聲,各國使臣聽出自家音律,神色微動。
第一隊使節(jié)來自北狄。那使者低頭獻上一只銀狼首,說是草原至寶,象征勇武與忠誠。裴硯不動聲色,只道:“收下,記檔。”
沈知微站在一旁,指尖輕觸太陽穴,心鏡系統(tǒng)悄然啟動。她鎖定那使者心聲——“此戰(zhàn)雖敗,但大周女子竟可立于帝王之側(cè),倒也不算全輸。”她收回手,眸光微閃。
第二隊是南詔使團,獻上七彩孔雀羽織成的錦緞,色澤艷麗。使者躬身道:“愿大周如日初升,光照四海?!?/p>
沈知微微微頷首,心中讀取其意——“新政開女學,我族女子亦可讀書,此行不虛。”
第三隊來自西涼,使者年邁,捧著一卷古經(jīng)。他說這是百年失傳的農(nóng)書殘本,愿獻予大周,以示歸附。
沈知微接過經(jīng)卷,指尖掠過紙面,粗糙而陳舊。她心中默念:這書若真能補全《農(nóng)政輯要》,便是百姓之福。
陸續(xù)又有十余國獻禮,或珍寶,或良馬,或藥材,或圖志。每一國獻畢,均有內(nèi)侍高聲宣讀國書內(nèi)容,字字清晰,傳遍廣場。
百姓圍在街口,踮腳張望。孩童趴在父親肩頭,指著彩旗問是什么國家。老兵拄著拐杖站在人群前,聽見“北狄降書”四字時,眼眶忽然紅了。
禮畢,裴硯抬手,全場寂靜。
他聲音不高,卻穿透晨風:“朕登基以來,肅貪吏,除奸佞,平邊患,開民智。今日諸國來朝,并非屈于兵威,而是心服于治?!?/p>
他頓了頓,側(cè)身看向沈知微:“這位皇后,出身寒微,卻持正守禮,推新政,興女學,整六宮,安民心。她非朕之附庸,乃共治天下之人?!?/p>
話音落下,百官垂首,使臣屏息。
沈知微上前一步,接過話音:“各國遠道而來,所求者何?不過安居樂業(yè)四字。大周愿與諸邦通商路,互市易,共享太平。自今日起,凡愿守約者,皆為友邦;凡敢背信者,雖遠必究?!?/p>
她說完,轉(zhuǎn)身面向城樓方向。
裴硯牽起她的手,一同登上正陽門。
晨光灑落,龍旗獵獵。城下萬民仰頭,鴉雀無聲。
裴硯朗聲道:“朕在此宣告——大周永盛,萬邦來朝!”
沈知微接著開口:“愿風調(diào)雨順,萬民安康;愿商路通達,書聲遍野;愿自此以后,再無離亂,共守太平?!?/p>
話音未落,城下爆發(fā)出震天呼喊。
“萬歲!”
“皇后千歲!”
“天下太平!”
百姓跪地叩首,商戶點燃鞭炮,孩童舉起學堂發(fā)的竹簡,跟著高喊“書聲遍野”。一名老婦人拉著孫子的手,眼淚直流:“你爹死在戰(zhàn)場上,如今終于看到這一天了……”
各國使臣立于原地,有人低頭拭淚,有人雙手合十,有人單膝點地。
沈知微站在城樓上,目光掃過人群。她看見一個穿粗布衣的女子抱著孩子,正用力鼓掌;看見一位盲眼老者坐在門邊,被人扶著朝城樓方向磕頭;還看見幾個少年擠在墻頭,手里舉著自制的小旗,上面歪歪扭扭寫著“大周強”。
她指尖再次輕觸太陽穴,最后一次啟用系統(tǒng)。她隨機掃過一名使臣的心聲——“此國上下同心,非虛名也。歸附,不辱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