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厲公、秦孝公、秦惠文王、秦重武王,秦昭襄王。。。。。。大秦歷代君主,無論德政如何,在任期間要有所作為,首先必須在軍中樹立威信,秦人先祖以武立足,被世人冠以虎狼之國,一個沒有軍隊支持的王,注定無法成為大秦的一國之君,上不足以面對宗廟社稷,下不可管理千萬臣民。
對鐵馬金戈慣了的嬴政來說,嫡長子的性子實在太柔,幼年在趙國為質、一路回秦,少年披荊斬棘走上這王位,成年掃除癰瘡外患,直到打下這萬里山河、一統(tǒng)天下,他每一日的處境不知道比扶蘇難了多少倍,可這兒子似乎只繼承了他的相貌才學,沒學會他半點手腕心性。
“公子宅心仁厚,自有好處,微臣也相信公子此番在蒙大將軍的軍中,必能得到歷練,脫胎換骨”真正懂得嬴政對扶蘇用心的,除了蒙恬,也只有章邯了。
嬴政抬頭注視著殿中梁柱,忽的想起王翦、尉繚子,如無此二人,秦國怕還得不了這天下。
尉繚子為秦國出謀劃策,在秦一統(tǒng)天下之后,卻兩袖清風的離開了秦國。
而王翦,除韓之外,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,王翦一生征戰(zhàn)無數(shù),智而不暴、勇而多謀,更難得是終身恪守臣子本分,當年滅楚一戰(zhàn),王翦代李信為將,率軍六十萬,聲言伐楚。
那時他很擔心王翦會擁兵自立,王翦自己當年也是知道的,然則君臣之間有些話不可說的太透,于是王翦在出征之時,居然從懷里掏出一張絹帛,上面羅列了一長串良田、美宅、池塘,請他賞賜。
他問王翦,“將軍若成功而回,寡人舉國與將軍共享,何憂于貧?”
王翦答,“大王雖以鴻恩勞臣,而臣老矣,犬子又劣,譬如風中之燭,光耀幾時?不如及臣目中,多給美田宅,為子孫業(yè),世世受大王之恩。”
出征沒多久,王翦復遣使者求園池數(shù)處,戰(zhàn)事開始又連續(xù)五次上書追問田宅之事,好讓他知道,王翦一家都是沒有追求的俗人而已,想得到的不過是些許小事,除了金錢沒有更高的要求。
白起是昭襄先王的神兵利器,王翦卻是懂得分寸的護國柱石。
他們都是秦國史策。中。功。勞蓋天的人物,甚至可以說白起的功勞高于秦國歷代將領中任何一人,可他們的結局卻迥然不同。
春祭大典之前,嬴政給扶蘇講了白起與昭襄先王的故事,卻沒有和兒子講,自己和王翦的故事,其實一個有造反能力的人,要想君王不擔心他造反,就要表明自己沒有能力造反,更沒有智慧造反。
當年滅楚之戰(zhàn)后,王翦父子回國第一時間就交還了兵權,王翦回頻陽東鄉(xiāng)養(yǎng)老,壽終正寢,其子王賁一生甘做區(qū)區(qū)武將。
或許,是與生俱來的枷鎖讓扶蘇一直活得辛苦,但作為君王長子,生在帝王之苑,猜忌陰謀、血腥殺戮都必須是他要承受,且必須能承受的,在這個過程中,他必須有勇有謀,必須擋得住明箭暗箭,也必須懂得權謀斗智。
如果不能,那他這個做父親的,就逼他能。
宮中一日,世上千年,不過才十來日,從咸陽出來,已入早春。
換上輕便的春裝,牢記者皇帝陛下的旨意,在我萬般懇求之下,影密衛(wèi)的朋友總算給了我一匹快馬,一路加鞭到蚩尤堂勢力范圍一帶,才用了八個時辰,我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高效。。。。。。如果馬兒沒有被累的口吐白沫、當場去世就更完美了。
至于羅網(wǎng)頭子?沒有我在身邊的日子,他一定忍不住嘴角微微揚起。
畢竟手把手教我練字到放棄,大概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吧。
發(fā)現(xiàn)驚鯢的蹤跡后,我不由得思考,他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在前蚩尤堂和魁隗堂勢力集結的地方,而且還跟十幾個胡人在一起,不是說,這次沖突,羅網(wǎng)所有的人都不能參與嗎?
難道。。。。。。不不不,驚鯢作為羅網(wǎng)第一劍,應當是不會背叛羅網(wǎng)的。
不過,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,我在擔心,現(xiàn)在去救盜跖還來不來得及,重點是,我這樣一動內(nèi)力就疼得站不起來的身體,要怎么潛入那種危機四伏的地方?
要不用我的美色迷惑他們?
俗話說得好,英雄難過美人關,自古紅顏是禍水嘛,說不定他們奏是喜歡我這款的呢?
咦哈哈奸笑中。。。。。。
內(nèi)心小人一號:呸!你以為全天下的男人都是瞎子是吧?
內(nèi)心小人二號:大哥,你是禍水,不是紅顏。
恩。。。。。。一番思量之后,我還是覺得不要采用這種方式了,如果再遇到衛(wèi)莊,就裝死好了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