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后,林峰聲音戛然而止,不再多言,身形緩緩淡去,留下數(shù)千沉浸在大道余韻中的修士。
良久,人群中才爆發(fā)出震天的感激和贊嘆之聲,許多人對著石臺方向恭敬叩拜。
此番講道,不知點醒了多少迷途之人,結(jié)下了多少善緣。
經(jīng)此一事,青竹金仙林峰之名,在北寒仙域底層和中層修士中,聲望達到了頂點。
講道之后,林峰便不再露面,但青竹洞天外圍,卻時常有一些心志堅定、資質(zhì)不錯的年輕修士徘徊,希望能得金仙青眼。
林峰神識籠罩之下,對這些人的心性、資質(zhì)了然于心。
他收徒極為謹慎,首要考察心性,其次才是資質(zhì)。
數(shù)月觀察下來,他只選中了三人。
一人名為“陸明”,原是一小修仙家族子弟,家族遭變,獨自流亡,心性堅韌不拔,于劍道頗有天賦,且為人重情義。
一人名為“方巖”,乃是一介散修,于煉體之術(shù)有獨到執(zhí)著,雖資質(zhì)只是三靈根,但意志之堅,遠超同儕。
一人名為“蘇曉”,是一孤兒,被一老丹師收養(yǎng),丹師坐化后,她守著破舊丹爐自學(xué),于丹道有驚人悟性,且心地純善。
這三人,皆非天資絕世之輩,但心性皆符合林峰標(biāo)準(zhǔn)。
他將三人喚至青竹洞天外圍一處偏殿,并未直接收為親傳,而是先列為記名弟子。
“爾等三人,心性尚可,可為我記名弟子,暫居外圍,打理洞天雜務(wù),聆聽道法。能否正式入門,還需看爾等日后表現(xiàn)。”林峰語氣平淡,卻自有一股威嚴。
三人早已激動得難以自持,能留在金仙洞天附近,已是天大的造化,連忙叩首拜師,口稱“師尊”。
林峰賜下一些基礎(chǔ)的、但非常適合他們道路的功法和丹藥,便打發(fā)他們離去。
他并不親自時時教導(dǎo),而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,偶爾點撥一二,更多是讓他們自行修煉、處理事務(wù),在實踐中磨礪。
洞天外圍有參老、青甲衛(wèi)等精怪,亦可代為照看。
處理完講道與收徒之事,林峰感覺自身與北寒仙域這片天地的因果聯(lián)系又緊密了一分,氣運似乎都隱隱有所增長。
他不再理會外界俗務(wù),將精力重新投入到自身的修行與丹道之中。
青竹洞天之內(nèi),時光靜謐流淌。
外界關(guān)于“青竹金仙”講道收徒的傳聞愈演愈烈,而洞天的主人,則已開始嘗試煉制第一爐真正意義上的金仙級丹藥。
爐火升騰,藥香彌漫,新的挑戰(zhàn)與機遇,就在眼前。
而那三名記名弟子,也將在洞天外圍,開始他們嶄新的人生。
因果之線,于此悄然織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