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青點的人已經基本都回來了,全都收獲不小,但還是有些眼饞他們四人的成果,尤其是下午又背回來這么多山藥。
動手拿走這種事沒有發(fā)生,但酸話還是不少,四人選擇無視。
平時沒什么存在感只知道干活的岳峰和田順海倒是態(tài)度很好的來找四人,提出用他們挖回來的白薯換些山藥。
論口感的話,白薯和山藥其實差不多,換也就換了。
看到他們的交換過程,知青點其他老知青也紛紛來換山藥,有的用菌子,有的用野菜。
換菌子的,仔細辨認過沒問題就換了,但是野菜嘛,里面混著不少折耳根,四人還是婉拒了。
晚上吃上飯的時候,天色都已經黑了。
這兩天的溫度很高,一個下午的時間,曬在簸箕里的菌子已經縮水大半,估計再曬一兩天就能收起來了。
明天還能休息一天,四人商量之后,參考今天一天的收獲,決定還是上山再轉轉。
就這樣,第二個休息日,四人又在后山轉悠了一天,中午都是自帶的干糧,但是收獲比不上第一天。
四人也不失望,每個人都是背著快滿的背簍下的山,野菜、菌子都不少,另外還有半背簍的刺泡果和野楊梅。
還在后山比較遠的地方發(fā)現了一片野葡萄,盧海波摘了一串,大家都嘗了嘗,眼睛都被酸得睜不開了。
但是夏文青說他會釀葡萄酒,這些野葡萄估計再有半個月左右也就成熟了,到時候如果還是酸得沒法吃,就摘回去釀酒。
四人覺得這個主意甚好,再次把這片地方牢牢記住。
刺泡果和野楊梅全都小的可憐,但味道還行,酸甜酸甜的,當水果完全沒問題。
四個人吃不了這么多,就打算拿去換點菌子或者自留地里的蔬菜,所以才把發(fā)現的全都摘了,摘這些果子很是費了些時間。
下山回程路上,四人還發(fā)現了兩棵花椒樹,一大一小隔得不遠,樹上已經掛了密密麻麻的花椒,小小的花椒,看得人密集恐懼癥都要犯了。
預估一下,再過個把月,這些花椒也差不多能收了,想等長得老一些的話,等到十月來摘也是可以的。
但是這可是山上無主的野花椒樹,怕是等不到花椒長老,就一粒都別想剩下,他們可不相信其他人沒發(fā)現這兩棵花椒樹。
野花椒樹不遠處,有幾株零星散落的辣椒苗,已經掛著細長的青椒了。
本地氣候潮濕,以辣椒和花椒入味,是非常好的一種驅寒方式,同時味道也非常霸道,吃得慣的一頓不吃就想得很,吃不慣的自然無感。
四人都能吃辣,只是口味并不重。
大隊上各家自留地里都或多或少的種了辣椒,老知青們那邊也有,但他們自己地里的,才冒了芽而已,離結果還遠著呢,當然不能放過這幾根青椒了,好歹也夠一頓的。
嚴小雨今天跟著另外三人在山上認識了不少植物,一邊滿山轉,一邊沒停止用精神力在秘境里翻地。
今天一大早起來,她的精神力往秘境里一探,就驚喜的發(fā)現秘境里的荷塘里,已經不再只有昨天收的三株荷花了。
她很清楚的感知到,水底的蓮藕全都壯實了許多,而且生根情況也有些夸張,新冒出的荷葉把周圍一圈都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