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來第二日,蘇巧便早早替喬軒收拾好,帶上從京城帶回來的禮物,去了縣里書院。
這一去便到了傍晚時分才回來,不過喬軒回來后心情卻是很好。
“瞧你面帶笑意,看來與恩師聊的開心?”蘇巧倒了熱茶放進(jìn)他手里,笑著問道。
“嗯!今日去書院,我與幾位聲譽學(xué)識都不錯的師兄說好了,他們愿去村學(xué)里授課,院長也同意了!”喬軒很是開心道。
又解決了一樁事,叫他如何能不開心!
“那太好了,你可有與幾位師兄說過束修的事兒?”蘇巧聞言也是一喜。
這村學(xué)的想法是她先提出來的,倒是與喬軒想的一拍即合,自然兩人對這事也是十分上心。
“嗯,說了,師兄們說了,與學(xué)院的夫子一般就好。”喬軒飲了一口熱茶,驅(qū)散了身上的歇歇寒氣,點頭道。
“嗯,也行,便是多一些也是無妨的。村里的孩子,不比城里的,教起來可能要辛苦些,總不好叫師兄們吃虧!”
蘇巧點頭,覺得只要不是太離譜,她都是能接受的。
畢竟城里能讀書的都是有些家境的孩子,入學(xué)前多少有些粗淺的啟蒙,村里的孩子就沒這些條件了,一開始估計會教的吃力一些。
“不加束修也是可以的,咱們不如將束修換成食宿如何?在鄉(xiāng)下教書不必城里,咱們就將老宅再擴(kuò)大一下,將后院留出來作為師兄們住宿的地方和食堂,如何?”
喬軒想了想,覺得食宿也許比銀子要實在。
“嗯,這樣也好,省事!”蘇巧覺得也行,點頭應(yīng)下。
兩人商定好的事,便第一時間安排下去執(zhí)行。
于是下塘村,今年年前的這些日子顯得格外忙碌,村民們幫著修葺完喬家宗祠之后,緊接著又開始擴(kuò)修喬家老宅。
蘇巧有心想給大家開工錢,可村民卻是紛紛拒絕。
喬家在村里辦學(xué)堂,還免束修,大家平日里又多數(shù)在喬家東苑干活兒掙錢,給的工錢的比別的地方高上不少,村民們心里感激不已,自然是不肯再收錢的。
就這樣下塘村里忙活的熱鬧,要辦村學(xué)的事也傳遍的周圍的村鎮(zhèn),不少人都是羨慕不已。
還有那心動的跑上門來問,別的村的可不可以免束修來讀書。
這事兒向水生不敢做主,只說要問過了才給答復(fù),當(dāng)向水生將這事兒說給得蘇巧聽時,蘇巧略猶豫一下便道。
“其他村子來讀書的可以,但是束修還是得交,這樣吧,束修交一半,筆墨紙硯自備,另外得設(shè)個名額限制。若不然來的太多了,先生怕是教不過來,如此反倒是本末倒置了?!?/p>
“哎,如此也好,先緊著咱們本村的來,若有多的名額再給其他村子里的孩子。”
向水生也覺得這個法子甚好,點點頭應(yīng)下。
“外村招進(jìn)來的,可以略作挑選,挑些聰明的。”末了蘇巧又加了一句。
“這是自然!”向水生明白她的意思,點點頭應(yīng)下。
他們辦學(xué)堂除了為孩子們讀書識字,更多還是相要培養(yǎng)人才,并未一味單純做慈善,自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!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