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的晨霧裹著泥腥味漫過界碑時,谷底腐殖土正泛出青黑油光。昨夜暴雨沖塌了東崖半片毒藤架,斷口處滲出乳白漿液,引來成團(tuán)綠頭蠅嗡嗡盤踞。甘寶寶的金蛇鞭還掛在老松枝頭,鞭梢垂下的銀鈴鐺盛滿雨水,每有山風(fēng)掠過便叮咚作響,驚得石縫里碧鱗蜈蚣簌簌倒退。
木婉清揭開藥爐砂蓋時,鐘靈正赤著腳踩在段無咎蟒袍下擺上剝荔枝。閃電貂蹲在太子金冠上啃果核,碎渣簌簌落在攤開的《凌波微步》圖譜上。
修羅刀該淬火了。段無咎忽然握住木婉清添柴的手腕,內(nèi)力催得爐火驟然發(fā)藍(lán),你師傅沒教過你,赤蝎粉遇蛇膽會炸爐?
段無咎見到木婉清的修羅刀已經(jīng)殘破不堪,決定按現(xiàn)代工藝中心打造修羅刀,并且趁此時機(jī)打造幾只自己以氣馭劍使用的飛刃。
這隕鐵是南詔古墓出土的。段無咎用磁石吸附碎屑展示給木婉清看,含鎳量比現(xiàn)代合金高半成,淬火時加了瀾滄江底的寒玉粉,能破護(hù)體罡氣。
總長二尺半,弧度參照唐代橫刀改良,刀背三道波浪形血槽借鑒鯊魚鰓裂結(jié)構(gòu),揮砍時可產(chǎn)生低頻嘯叫。刀柄纏裹怒江鱷魚皮,握感與秦紅棉原版分毫不差。
刃口采用類金剛石非晶碳鍍層,輕微磨損可通過摩擦生熱自主修復(fù)。段無咎用砂紙打磨演示,劃痕在體溫傳導(dǎo)下逐漸消失:夠你砍斷三十把精鋼劍。
試試重心。段無咎將刀平放于食指,平衡點(diǎn)精確落在掌心勞宮穴位置,揮刀時慣性會助你完成‘修羅夜舞’的第七式變招。
木婉清愛不釋手,施展輕功踏雪尋梅,新刀在空氣中劃出的殘影令段無咎瞇起眼:比原來要省力三成,但‘血漫蒼山’的起手式要多壓半寸。
段無咎立在谷內(nèi)燒鑄房內(nèi),望著眼前三十六枚鴿卵大小的黝黑隕鐵——這是大理皇室秘藏百年的南詔隕星碎塊。伸手輕叩,金石之音蕩開三丈浮塵:含鎳三成,正合鍛天罡之?dāng)?shù)。
他揮袖撒出地脈朱砂,在鑄臺北面刻下北斗星圖:寅時三刻斗柄指巽,陰火淬刃;辰時星宿入離位,陽火開鋒。匠人們雖不解星象,卻見太子持羅盤推演的模樣宛如鬼谷再世。
段無咎決定為自己打造三十六柄飛刃,以適配自己的以氣馭劍功法。
熔爐以蒼山紫炭為基,段無咎命人將隕鐵與滇南苗刀碎片分層鋪就——苗刀含碳量高如墨玉,隕鐵韌性似春藤。
七層為陽,九層為陰,正合周天之?dāng)?shù)。他親自拉動十六人合力的牛皮風(fēng)箱,爐膛迸出青白火焰。鐵水交融時,段無咎突然撒入洱海貝殼粉:此物含鈣,可除硫渣。匠頭駭然發(fā)現(xiàn),熔液竟比平日澄澈三分。
燒紅的鋼坯在段無咎特制的陰陽砧上輾轉(zhuǎn)。上半砧刻滿細(xì)密凹槽,下半砧凸起如狼牙——這是參照后世冷鍛工藝改良的狼牙錯筋砧。
每鍛打三十六記換面,水火相濟(jì)。火星飛濺中,鋼片漸薄如宣紙,卻能在段無咎指尖內(nèi)力震顫下發(fā)出龍吟。有老匠人偷學(xué)手法,次日鍛刀時竟打出流水紋,驚為神技。
段無咎備五口陶甕:頭道瀾滄江寒水,二道黑山羊血,三道滇孔雀膽,四道普洱茶湯,末道竟是活蟒膽汁。
金木水火土,五臟開鋒。燒紅的飛刃依次浸入各甕,青煙幻化出異獸虛影。最終成型的刃片薄如蟬翼,對著月色竟能透出星圖紋路。匠人們紛紛跪拜,卻不知這是段無咎用細(xì)如牛毛的鑿子提前刻好的微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