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是如此,那自己便再拿拿喬,讓他再學(xué)上幾日再說。
~~
次日用過早膳,卓鶴卿便將李森、李林喚來,布置下一樁要緊事。
原來朱慶宋曾在錦州救下一名北方女子,兩人交情不淺。
那女子在城中經(jīng)營一間胭脂鋪,卓鶴卿想從她身上尋出些線索。
大運河橫貫錦州數(shù)百年,水運便利,商賈云集,此地早已成為南北漕運與鹽業(yè)的樞紐。
城中經(jīng)濟(jì)繁盛,光是胭脂鋪子便有五六十家,鱗次櫛比,難以盡數(shù)。
好在南北鋪陳,各有偏好:
北方人開的鋪子,慣在柜臺或梁上懸一把大算盤,寓意招財進(jìn)寶,廳中也多擺青花大瓶,氣派沉穩(wěn);南方人則愛在店中設(shè)一聚寶盆,旁配釉色瑩潤的小巧花瓶,精致含蓄。
錦州地處南方,胭脂鋪自然以南方商人為主。
那女子既是北人,鋪中布置想必仍循北地之風(fēng)。
依此特征,便可篩去大半鋪子,余下的再逐一細(xì)查即可。
沈月疏端了三盞綠豆湯走進(jìn)書房,儼然一副賢妻良母的模樣。
“鶴卿,夏日暑氣重,喝盞綠豆湯解解暑?!?/p>
她將一盞輕輕放在卓鶴卿面前,又將剩余兩盞端給李森、李林,溫言道:
“兩位司直也辛苦,用些湯水解解乏。”
卓鶴卿接過,一飲而盡,隨即遞回空盞,含笑道:
“月疏,可否再為我添一盞?”
沈月疏眼波流轉(zhuǎn),笑意盈盈:“自然?!?/p>
說罷,便轉(zhuǎn)身出了書房。
李森捧著微涼的瓷盞,望著她離去的背影,不由感嘆:
“從前在大理寺,同僚們就羨慕卓少卿娶了位品貌絕佳的夫人。這些日子一路同行才知,夫人何止品貌出眾,更是蕙質(zhì)蘭心,賢惠無比。”
卓鶴卿聞言,眼底笑意更深,朗聲道:
“這倒不算謬贊。你們二位尚未成家,日后若尋親,照著她這般品性的找,總錯不了?!?/p>
沈月疏正端著一盞新沏的綠豆湯往回走,卻見李森、李林二人已從書房退出,向她拱手作別。
她立在廊下,目送他們走遠(yuǎn),手中那盞清涼的湯,隨即便進(jìn)了她的肚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