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歸墟,王浩與阿寧并未直接前往萬卷海。周言留言中那句“守護此界,亦是守護爾等歸途之希望”,以及親眼所見墟界裂隙的脆弱與血影宗之流的危害,讓他們意識到,提升自身實力的同時,亦需為此界播下一些善因,留下些許抵抗黑暗的火種。
他們選擇了在亂星海相對中心、消息靈通且散修聚集的“繁星嶼”暫時停留。此島形如散落的星辰,島嶼眾多,水道縱橫,是除落星島外另一處重要的散修流轉(zhuǎn)之地。
元嬰真君駕臨,尤其是剛剛覆滅了血影宗、聲威正如日中天的“言修雙子”,立刻在繁星嶼引起了巨大的轟動。無數(shù)修士翹首以盼,好奇這兩位傳奇人物意欲何為。
出乎所有人意料,王浩與阿寧既未開宗立派,也未爭奪地盤,而是在繁星嶼主島的最高峰——觀星臺上,以莫大法力削平山巔,筑起一座古樸的青色石臺。
隨后,一道平和而清晰的聲音,如同春風(fēng)拂過整個繁星嶼,傳入每一位修士耳中:
“吾二人于此開設(shè)‘言道講壇’,每月朔望之日,宣講‘道說’基礎(chǔ)——‘言以傳意’之妙。有緣者皆可來聽,不取分文,不論出身。”
消息傳出,一片嘩然!
“言修雙子”要公開講道?傳授那神秘莫測的“言”之力?還是免費?!
起初,有人懷疑,有人觀望。但到了第一個朔日,當(dāng)看到王浩與阿寧真的端坐于石臺之上,而臺下僅有寥寥數(shù)人時,一些膽大或困于瓶頸的修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(tài)靠近。
講壇之上,王浩并未講述高深的力量運用,而是從最基礎(chǔ)的“言以傳意”開始。他闡述如何以自身意念灌注言辭,如何與聽眾心神產(chǎn)生共鳴,如何以最簡單的故事引動最純粹的情感,如何以真誠的言語撫平躁動、激發(fā)勇氣、啟迪智慧。
他沒有傳授任何攻擊法門,而是將“言”作為一種溝通、引導(dǎo)、啟迪的工具。他講述山川河流的壯美,講述凡人堅韌求生的故事,講述修士道心堅定的重要性。他的聲音平和而充滿力量,仿佛帶著一種奇異的魔力,讓聆聽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,心神變得寧靜而通透,許多修煉上的困惑竟在潛移默化間有了新的感悟。
阿寧則負(fù)責(zé)“實踐”部分。他雖不擅精細(xì)理論,但其性格豪爽直率,講述自身修行體悟時,往往能以最粗糲卻最直接的方式,震撼人心。他會以一聲包含戰(zhàn)意的怒吼,展示如何以“言”激發(fā)自身潛能;會以一段充滿守護信念的宣言,展現(xiàn)“言”如何凝聚意志,抵御外邪。他的方式霸道直接,卻別具一格,讓許多體修或性格剛猛的修士受益匪淺。
起初,聽眾還帶著審視與好奇。但很快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聆聽講壇,雖不能立刻獲得毀天滅地的力量,卻能讓心神更加澄澈,對自身之“道”的理解更加明晰,甚至一些卡了多年的瓶頸都有所松動!而且,這種“言以傳意”的技巧,無論是用于與人交流、歷練心境,還是輔助自身修行,都有著實實在在的好處!chapter_();
一傳十,十傳百。第二個望日,觀星臺下已然座無虛席!后來者甚至需要懸浮于空中聆聽。繁星嶼人滿為患,周邊海域的修士聞風(fēng)而動,只為聆聽這一月兩次的“言道講壇”。
王浩與阿寧因材施教,根據(jù)聽講者的不同心性與需求,在“言以傳意”的框架下進行微調(diào)引導(dǎo)。漸漸地,聽講的修士中,開始有人初步掌握了以言語安撫狂暴海獸的技巧,有人能以歌聲鼓舞同伴士氣,有人能以真誠的勸解化解多年仇怨……雖然威力遠(yuǎn)不及王浩二人,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他們的修行與生活。
一種獨特的、側(cè)重于溝通、引導(dǎo)、啟迪與輔助的修行流派,開始在亂星海悄然形成,人們稱之為“言修”流派。而王浩與阿寧,則被尊為“言祖”。
然而,無論是王浩還是阿寧,都嚴(yán)守著一個底線——講壇所授,僅限于“道說”第一層“言以傳意”的基礎(chǔ)與衍生應(yīng)用。對于更高深的“言以御物”尤其是核心的“言以明道”,二人皆閉口不談。
曾有勢力龐大的商會首領(lǐng),攜重禮懇求傳授“言以御物”之法,被阿寧直接轟了出去。也有自詡天才的修士,在臺下公然質(zhì)疑,要求講授更高深內(nèi)容,王浩只是平靜地看了他一眼,那修士便如遭雷擊,神魂震蕩,自此再不敢放肆。
眾人逐漸明白,二位言祖?zhèn)魇诨A(chǔ),是心懷慈悲,普惠眾生。但那核心的傳承,非大毅力、大機緣、心性純正者不可得。也有聰慧者猜測,那等逆天之力,若輕易傳授,恐引來災(zāi)禍。
期間,散修聯(lián)盟青松真人曾親自來訪,目睹講壇盛況,感慨萬千,再次代表聯(lián)盟表達(dá)了敬意與支持。王浩與之密談后,挑選了數(shù)名心性堅韌、忠于聯(lián)盟、且在“言以傳意”上展現(xiàn)出絕佳天賦的年輕修士,由阿寧暗中考察后,授予了初步的“言以御物”法門,囑其勤加修煉,將來可作為守護亂星海的中堅力量。這已是破例,且嚴(yán)格要求不得外傳。
時光流逝,“言道講壇”持續(xù)了整整一年。繁星嶼儼然成為了亂星海新的精神與文化中心,風(fēng)氣為之一新,爭斗明顯減少,互助之風(fēng)漸起。
這一日,講壇結(jié)束后,王浩與阿寧相視一眼,微微點頭。
“根基已播,火種已留。是時候了?!蓖鹾戚p聲道。
阿寧咧嘴一笑:“這幫小子還算爭氣,有幾個苗子不錯。等咱們從萬卷?;貋?,再看看他們長進了多少。”
沒有驚動任何人,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,兩道身影悄然離開了繁星嶼,如同他們來時一般神秘。
而“言道講壇”雖不再有言祖親臨,但其精神與基礎(chǔ)法門已然傳播開來。由最初那些核心弟子主持的講壇依舊每月舉行,言修流派在亂星海深深扎根,成為了此地一道獨特而充滿希望的風(fēng)景線,也成為了未來對抗更大危機時,一股不可忽視的正面力量。
王浩與阿寧,以教化之行,履行了部分守護之責(zé),也為自身的離去與未來的回歸,鋪墊了道路。他們的目光,已然投向了那藏有更多秘密與知識的——萬卷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