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仙城的繁華與喧囂,如同永不停歇的浪潮,持續(xù)沖擊著三人的感官。按照那機靈小子胡三的指引,他們沿著主道向東而行,足足走了近一個時辰,才堪堪穿過最擁擠的核心區(qū)域,周圍的街景逐漸變得稍有不同。
高樓廣廈逐漸被一些略顯古舊、卻別有韻味的低矮建筑取代,街道依舊寬敞,但行人不再那般摩肩接踵,遁光也稀疏了不少??諝庖琅f靈氣充沛,卻少了幾分商業(yè)區(qū)的浮躁,多了幾分沉淀下來的寧靜。這里似乎是萬仙城中一片相對“僻靜”的區(qū)域,多是些茶館、書院、古玩店、以及一些售賣文房四寶、樂器、棋具的鋪子。
“仙茗街…”林若薇看著路口一塊古意盎然的石碑,上面刻著巷名,“應該就是這里了。胡三說青嵐閣就在這條街上?!?/p>
三人步入仙茗街,一股淡淡的、混合了無數(shù)種靈茶清香的氣息縈繞鼻尖,令人心神寧靜。街道兩旁果然多是茶館,有的雅致,有的熱鬧,茶客們或低聲交談,或靜坐品茗,與主城區(qū)的喧囂判若兩個世界。
很快,他們便找到了掛有“青嵐閣”匾額的一座三層木質(zhì)閣樓。閣樓樣式古樸,與青嵐谷的建筑風格一脈相承,門口站著兩名氣息沉穩(wěn)的青嵐谷外派弟子。驗過王浩手中的青嵐令后,弟子恭敬地將三人引入閣內(nèi),安排好了兩間上房暫作休整。
然而,三人的心思卻并不在安頓上。稍作歇息,便向閣中執(zhí)事打聽“說書巷”的位置。
那執(zhí)事聽到“說書巷”三字,臉上露出一絲古怪之色,似乎有些意外,又有些了然:“說書巷?幾位師弟師妹要找那里?就在這仙茗街最里頭,拐進去就是。不過那兒…唉,都是些老掉牙的玩意兒了,沒什么修士去的,幾位怎么想去那兒?”
謝過執(zhí)事,三人依言走向仙茗街深處。越往里去,茶館越少,街道越發(fā)清靜,甚至顯得有些冷清。最終,在街道的盡頭,看到了一條更加狹窄、地面鋪著老舊青石板、兩側(cè)墻壁爬滿了青苔的巷子。
巷口并無顯眼的牌坊,只在墻角歪歪斜斜地釘著一塊早已褪色、邊緣腐朽的木牌,上面用墨筆寫著三個幾乎要模糊不清的字——說書巷。
與萬仙城主城的宏偉繁華相比,這條巷子落魄得像是被時光遺忘的角落。
巷子深處,隱約傳來一下下單調(diào)的、有氣無力的醒木敲擊聲,以及一個蒼老沙啞、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說話聲,似乎正在講述著什么故事,但聽眾寥寥,連喝彩聲都聽不到幾聲。
“是這兒嗎?”阿寧皺緊了眉頭,看著這寒酸的小巷,實在無法將其與老周頭那等人物聯(lián)系起來,“老周頭說的故友…就住這破地方?那個什么孟先生…混得也太慘了吧?”
林若薇也面露疑惑,溫婉的目光掃過巷子,這里靈氣稀薄,幾乎感應不到什么像樣的修士氣息。
王浩破碎鏡片后的目光卻銳利地掃過那塊褪色的木牌,以及巷子深處那傳來的、雖然微弱卻依舊熟悉的醒木節(jié)奏。冰冷的數(shù)據(jù)流迅速比對:“環(huán)境:隱蔽,不起眼。信號:醒木聲(確認與周言行為模式關聯(lián))。結(jié)論:高概率為目標地點?!?/p>
“大隱隱于市?!蓖鹾频f了一句,率先邁步踏入了那狹窄幽深的小巷。
巷子不長,兩側(cè)是些緊閉的院門或早已歇業(yè)的鋪面,只有最深處一間門臉極小的鋪子還開著門。鋪子門口掛著一塊歪斜的布幌子,上面用更潦草的字跡寫著“孟記書場”,下面還有一行小字“茶水聽書,一枚靈珠”。
那單調(diào)的醒木聲和蒼老的說話聲,正是從這間小鋪子里傳出的。
三人走到門口,朝里面望去。
鋪子內(nèi)部光線昏暗,空間狹小,只擺著七八張破舊的桌椅,此刻只有零星兩三個看起來像是附近凡人或低階煉氣修士的老頭,正端著粗瓷茶杯,打著瞌睡,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。
正前方,一個小小的矮臺,臺上放著一張包漿厚重、卻滿是裂紋的木桌。桌后,坐著一位須發(fā)皆白、滿臉皺紋、穿著洗得發(fā)白長衫的枯瘦老者。老者眼睛似閉非閉,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,一只手有氣無力地捏著一塊顏色暗沉、毫不起眼的醒木,時不時地往桌上一拍。chapter_();
“啪…”“卻說那…孫大圣…被壓在了五行山下…唉…五百年吶…”老者的聲音沙啞干澀,毫無起伏,仿佛只是在完成一項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