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憶居的傍晚總浸著炊煙的暖香,蘇瑤剛把熬好的蓮子粥端上桌,就聽見院外傳來一陣自行車鈴響——是隔壁巷口修鞋的張師傅,他推著一輛舊自行車,車后座綁著個鼓鼓的布包,臉上帶著焦急。
“葉塵小哥,能不能幫個忙?”張師傅擦了擦額頭的汗,“巷尾的李奶奶獨居,今天沒像往常一樣來我這兒坐,我敲門沒人應,窗縫里看進去,燈也沒開。我怕她出啥事兒,可又沒鑰匙……”
葉塵放下粥碗,跟著張師傅往巷口走。剛到李奶奶家門口,石桌上的凡塵鏡突然泛起暖黃色的光,像傍晚的路燈,溫柔卻帶著一絲牽掛。鏡中浮現(xiàn)出一幕幕畫面:
老城區(qū)的窄巷里,一位頭發(fā)花白的奶奶坐在小馬扎上,手里攥著一張舊照片,照片上是個年輕小伙——她是李奶奶,兒子在外地工作,半年沒回來了。她每天都坐在巷口等,可今天腿腳疼得厲害,只能躺在床上,聽著巷子里的動靜,盼著有人能來敲敲門;
菜市場旁的早餐鋪里,一對老夫妻正在收拾桌椅——他們是王爺爺和王奶奶,開了三十年早餐鋪,最近王爺爺?shù)昧岁P節(jié)炎,搟面條的手總抖,可他們不敢關店,因為每天早上都有幾個老街坊來吃早餐,說“你們家的豆?jié){最香”;
學校門口的文具店,一位中年阿姨正在給孩子包書皮——她是劉阿姨,丈夫幾年前去世了,她一個人帶著女兒開店。最近女兒要高考,她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備貨,晚上還要陪女兒復習,累得直不起腰,卻從不在女兒面前說苦。
仙力指南的虛影緩緩展開,系統(tǒng)的聲音比以往更貼近人間煙火的溫熱:
【檢測到凡間“巷陌溫情斷層”危機。獨居老人陪伴、老街坊守望、單親家庭支撐三類場景,因“親情距離遠、生活壓力大、互助意識弱”,導致“孤獨無依、力不從心、默默承壓”。需宿主們解決9起典型案例(每類場景3起),完成“溫情連接”“壓力疏解”“互助構建”三重目標——以仙力聚煙火暖意,以凡人筑守望根基,讓巷陌里的每一份孤獨與疲憊,都能被溫柔接住,方可開啟“煙火守望仙紋”?!?/p>
“原來這些藏在巷子里的小委屈,都是沒說出口的‘需要’。”鄭蓉站在李奶奶家門口,聽見屋里傳來輕微的咳嗽聲,“李奶奶不是不想出門,是腿腳疼;王爺爺老兩口不是早餐吃;劉阿姨不是不怕累,是想給女兒更好的生活。”
葉塵點頭,抬手敲了敲李奶奶家的門:“李奶奶,我是隔壁九憶居的葉塵,張師傅擔心您,我們來看看您。”屋里的咳嗽聲停了,過了一會兒,門吱呀一聲開了,李奶奶扶著門框,臉上帶著驚喜:“是你們??!快進來,我這腿腳疼,沒去巷口,讓張師傅擔心了。”
“這些‘需要’太安靜了,像巷子里的風,吹過就沒了痕跡?!绷粞└哌M屋,幫李奶奶倒了杯熱水,“我們的仙力要當‘耳朵’,聽見這些沒說出口的話;要當‘雙手’,幫他們搭把手;更要當‘紐帶’,把巷子里的人連起來,你幫我,我?guī)湍悖拖褚患胰??!?/p>
傳送陣的瑩光變成了暖黃色,像家里的燈光。九人分成三組,帶著“接住巷陌溫情”的目標,奔赴凡間的老城區(qū)窄巷、菜市場早餐鋪與學校門口文具店。
一、巷口的“等”:獨居的李奶奶,熱鬧的鄰里桌
負責“獨居老人陪伴”組的葉塵、鄭蓉和柳若璃,留在了老城區(qū)的窄巷,重點照看李奶奶。李奶奶今年78歲,兒子在外地做工程,一年到頭回不來幾次,平時就她一個人住。她的腿腳有老毛病,陰雨天就疼得厲害,只能待在家里,看著窗外的巷口發(fā)呆。
“奶奶,您這腿腳疼,怎么不跟兒子說呀?”鄭蓉幫李奶奶揉著膝蓋,她的膝蓋腫得像個小饅頭,輕輕一碰,李奶奶就皺眉頭。
李奶奶嘆了口氣:“他在外面忙,壓力大,我不想給他添麻煩。再說,說了也沒用,他也不能馬上回來?!?/p>
柳若璃悄悄在李奶奶的膝蓋上注入了一道仙力,一股淡淡的暖意順著膝蓋蔓延開來,李奶奶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了?!澳棠蹋?,這樣是不是好點?”柳若璃笑著說,“我們還能幫您弄個‘鄰里互助桌’,就放在巷口張師傅的修鞋攤旁邊,每天早上,巷子里的老街坊都來這兒坐,您要是想聊天,或者需要幫忙,喊一聲就行。張師傅幫您看個門,王阿姨幫您買個菜,多方便。”
李奶奶眼睛一亮:“真能這樣?我以前總在巷口坐,就是想和大家說說話,可最近腿腳疼,出不去?!?/p>
“當然能!”葉塵說,“我們來幫您張羅,明天就能把桌子擺起來。”
第二天一早,葉塵和鄭蓉找來了一張舊木桌,擦干凈后,放在了巷口修鞋攤旁邊,還在桌上放了一個暖水壺,幾個茶杯,旁邊掛了一塊小黑板,寫著“鄰里互助桌——你幫我,我?guī)湍恪?。張師傅第一個湊過來:“好主意!以后我修鞋的時候,就能看著這桌子,李奶奶要是來了,我?guī)退醾€小馬扎;她要是沒來,我就去看看她?!?/p>
小主,這個章節(jié)后面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,后面更精彩!
巷子里的王阿姨也來了,她手里提著一籃子菜:“我每天去菜市場,李奶奶想吃啥,跟我說一聲,我?guī)退龓Щ貋恚挥盟约号?。?/p>
“我也來幫忙!”巷尾的小學生小宇跑過來,他每天放學都經(jīng)過巷口,“李奶奶,我教您用手機視頻,這樣您就能天天看見叔叔了!”
李奶奶坐在小馬扎上,看著熱鬧的鄰里桌,臉上的笑容像開了花。她從屋里拿出兒子帶回來的糖果,放在桌上:“大家吃糖果,謝謝你們想著我?!?/p>
接下來的幾天,鄰里桌成了巷口最熱鬧的地方。早上,王阿姨把買的菜遞給李奶奶;中午,張師傅幫李奶奶修好了漏水的水龍頭;下午,小宇教李奶奶用手機視頻,當屏幕里出現(xiàn)兒子的臉時,李奶奶的眼淚都流出來了:“兒啊,你看巷口的鄰里桌,大家都幫我,你別擔心我。”
有一天,下著小雨,李奶奶的腿腳又疼了,她坐在窗邊,看著巷口的鄰里桌,心里有點失落。沒過多久,敲門聲響起,張師傅、王阿姨和小宇都來了,手里拿著菜、水果和一本故事書?!澳棠?,下雨我們也能來陪您啊!”小宇坐在床邊,給李奶奶講起了故事;王阿姨走進廚房,幫李奶奶做飯;張師傅則幫李奶奶檢查了家里的電路,換了個不亮的燈泡。
那天下午,李奶奶家的屋里熱熱鬧鬧的,笑聲飄出了窗外,落在巷口的雨絲里,也帶著暖意。
一周后,鄰里桌旁邊又多了幾張小馬扎,越來越多的老街坊來這兒坐。有人帶來自家做的點心,有人幫忙照看小孩,有人幫獨居的老人干雜活。李奶奶的腿腳好了不少,每天都能拄著拐杖去巷口,坐在鄰里桌旁,和大家聊天,臉上的笑容從來沒斷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