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188年漢后少帝元年農(nóng)歷十二月下
臘月的北地,歲暮天寒,呵氣成霜。接連幾場大雪,將狄道城內(nèi)外裹在一片厚重的銀裝素中,湟水堅冰如鏡,反射著冬日蒼白冷淡的陽光。原野上朔風凜冽,卷起千堆雪沫,撲打著城墻垛口,發(fā)出嗚咽般的聲響。時近歲尾,城中百姓多閉門不出,圍爐取暖,準備迎接新的一年。邊塞的軍士們則頂風冒雪,巡邏在冰封的城垣與哨卡之上,警惕地注視著北方蒼茫的雪原。在這萬物蟄伏、看似一切活動都因嚴寒而停滯的季節(jié),靖王府卻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,打破了表面的沉寂,也預示著來自北方草原的、不同尋常的動向。
臘月二十六,午后。天色陰沉,鉛灰色的云層低垂,似乎醞釀著又一場風雪。狄道城北門守軍校尉頂風巡視時,忽見遠處雪原上出現(xiàn)一隊黑影,約二十余騎,正逶迤而來。待其稍近,可見來人皆著皮袍,戴氈帽,胯下是矮小精悍的草原馬,與漢軍裝束迥異。為首一人,手持一節(jié)綁著旄牛尾的木桿,在寒風中獵獵作響。
“是胡人!看裝束,是匈奴人!”哨兵驚呼。
校尉心中一凜,立即下令戒備,弓弩上弦,同時飛馬報入郡府。消息層層傳遞,迅速報至郡丞公孫闕處。公孫闕聞報,不敢怠慢,即刻稟報靖王李凌。
“匈奴使者?”李凌正在書房與周勃商議年節(jié)賞賜及開春農(nóng)事,聞報眉頭微蹙。在這個時間節(jié)點,尤其是新帝初立、雙邊關系微妙的時期,匈奴突然遣使至北地,其意圖耐人尋味。
“來者何人?打著何旗號?”李凌沉聲問。
公孫闕回道:“據(jù)城守初步盤問,對方自稱是匈奴右賢王麾下使者,名曰阿提拉,持節(jié)而來,言有要事需面見王爺。觀其隨從,雖風塵仆仆,但舉止尚算恭謹,不似尋??苓呅£??!?/p>
“右賢王……”李凌沉吟。匈奴右賢王部,歷來統(tǒng)御西方,控制河西走廊北部及西域東部,與北地郡隔漠相望,是邊境最大的威脅之一,也是此前朔方都督蟲達引以為傲的勢力。去歲狄道之戰(zhàn),蟲達潰敗,右賢王部亦受挫。此時遣使,意欲何為?是戰(zhàn)是和?是試探,還是另有圖謀?
周勃撫須道:“王爺,匈奴此時遣使,頗為蹊蹺?;蚴且蛉q敗績,內(nèi)部有變?或是聞聽長安易主,特來窺探虛實?亦或,西域商路初通,引起了彼等注意?”
李凌目光閃動,迅速權(quán)衡。無論匈奴意圖如何,將其使者拒之門外絕非上策。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。讓其進來,方能探其虛實。
“勃兄,子通,依例接待?!崩盍铔Q斷道,“開北側(cè)偏門,引其入城,安置于驛館,嚴加‘保護’。命通曉胡語者仔細盤問來意。本王明日于王府偏殿接見。知會趙破奴,暗中調(diào)一隊精銳,于王府四周警戒,以防不測?!?/p>
“諾!”周勃、公孫闕領命,立刻分頭安排。
【系統(tǒng)提示:宿主面臨突發(fā)性外交事件,迅速做出精準判斷,展現(xiàn)出應對邊境復雜局面的冷靜與策略…宿主狀態(tài):于新朝初立、外部環(huán)境不確定時期,沉穩(wěn)應對北方強鄰試探,化被動為主動,將危機轉(zhuǎn)化為展示實力、獲取情報之機,邊境掌控力經(jīng)受考驗…】
當夜,驛館內(nèi)外戒備森嚴。公孫闕親自挑選的精干吏員,以提供酒食、照料馬匹為名,與匈奴使者及其隨從接觸,旁敲側(cè)擊。另一方面,對使團的監(jiān)控也密不透風。
次日清晨,初步情報匯總到李凌案頭。使者阿提拉,確是右賢王親信,能言善辯。其此行目的,據(jù)稱是代表右賢王“祝賀”北地靖王去歲大破朔方軍,并“表達友好通商之意”。言語間,隱約提及右賢王與單于庭近來關系微妙,似有借重北地之意。此外,使團對北地城防、軍容表現(xiàn)出異乎尋常的興趣。
李凌聞報,冷笑一聲:“祝賀是假,探聽虛實、伺機離間是真。然,其中提及與單于庭不睦,或非空穴來風。此中或有可乘之機。”
辰時三刻,靖王府偏殿。殿內(nèi)炭火充足,驅(qū)散了寒意。李凌端坐主位,身著親王常服,不怒自威。左側(cè),長史周勃、郡丞公孫闕正襟危坐;右側(cè),都尉趙破奴一身戎裝,按劍而立,目光如電。殿角,數(shù)名魁梧的侍衛(wèi)肅立。世子李玄業(yè)被特許設座于李凌側(cè)后屏風旁,靜觀這場難得的外交交鋒。
“宣匈奴使者覲見!”司儀官高唱。
片刻,殿門開處,在兩名郡府禮官引導下,匈奴正使阿提拉與一名副使,脫靴解刀后,邁步而入。阿提拉年約四旬,面色黝紅,顴骨高聳,一雙細眼精光四射,雖依漢禮躬身,但眉宇間仍帶著草原民族的彪悍與桀驁。
“匈奴右賢王麾下使者阿提拉,參見大漢靖王殿下!”阿提拉右手撫胸,依胡禮躬身,漢語雖帶口音,卻也算流利。
“貴使遠來辛苦,看座?!崩盍杪曇羝胶?,抬手示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