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勃一一恭敬回答,解釋北地邊郡將士犧牲更大,理應優(yōu)撫,庫府雖耗巨資,然去歲豐稔,加之王爺早有儲備,足可支撐,且此舉可收將士死力,利于長遠。
李凌聽罷,微微頷首,轉而看向兒子,溫和地問道:“業(yè)兒,你聽周伯父所言,可知為何父王要給予陣亡將士如此厚重的撫恤嗎?”
李玄業(yè)眨了眨清澈的眼睛,想了想,用稚嫩但清晰的聲音回答:“回父王,先生教過,將士用命,方有國家安寧。厚待其家人,是讓活著的將士知道,為國效力,后顧無憂,將來才會更加奮勇殺敵。”
李凌眼中閃過一絲贊許,撫須道:“嗯,能想到這一層,甚好。然,此僅其一。其二,這些將士為我北地流血犧牲,其父母妻兒,便是我北地之親人。撫恤他們,是盡生者之責,乃仁義之本。治國安邦,既要明賞罰,更要重仁義。你日后需謹記。”
“孩兒謹記父王教誨。”李玄業(yè)認真地點頭,將父親的話深深記在心里。這次旁聽,讓他第一次直觀地接觸到“政務”并非只是發(fā)號施令,而是涉及到錢糧、人情、制度、長遠考量等諸多復雜因素的權衡與決策。
在緊鑼密鼓的恢復工作中,長安使臣騎都尉李廣率領的五千騎兵,于正月下旬抵達狄道。李凌率文武官員出城相迎,禮節(jié)周全。李廣乃將門之后,年輕氣盛,見狄道城防堅固,軍民秩序井然,雖經大戰(zhàn),卻無破敗頹喪之氣,心下亦暗自佩服。李凌在王府設宴款待,席間詳細稟報了此次抗擊匈奴的經過,尤其突出了將士用命、百姓協(xié)力之功,并將擊退匈奴的首功歸于朝廷威德和太尉周勃(灌嬰侯)的運籌,自己只謙稱是恪盡職守。同時,呈上早已備好的詳細戰(zhàn)報及請功奏章。李廣查驗無誤,對李凌的恭謹謙遜和北地軍的戰(zhàn)斗力留下了良好印象。在狄道盤桓數(shù)日,視察了邊境防務后,李廣便率軍繼續(xù)北上,前往朔方方向,其對北地的積極評價,無疑將為李凌和北地郡在長安贏得更多政治資本。
至二月初,春意漸顯,積雪消融,湟水重新傳來潺潺水聲。北地郡的戰(zhàn)后恢復工作已初見成效。城防修復進展順利,陣亡將士得以安葬,撫恤陸續(xù)發(fā)放,流民得到安置,春耕生產全面展開,邊境秩序基本恢復。雖瘡痍猶在,但生機已然萌動。
這一日,李凌帶著李玄業(yè),巡視狄道城外的軍屯田??吹教镆袄镘娒駞f(xié)作、辛勤勞作的景象,李凌對兒子道:“業(yè)兒,你看這春耕景象,與月前城頭御敵,孰輕孰重?”
李玄業(yè)思索片刻,答道:“回父王,城頭御敵,是保家衛(wèi)國,免遭涂炭;春日耕種,是生養(yǎng)休息,積蓄力量。兩者皆重要?!?/p>
李凌欣慰地點點頭:“說得對。武功文治,猶如車之兩輪,鳥之雙翼,缺一不可。能戰(zhàn)方能和,善治方能久。你日后要學習的,還很多?!?/p>
“孩兒明白,定當努力向父王和各位叔伯學習?!崩钚I(yè)鄭重答道。
望著兒子稚嫩卻已顯沉穩(wěn)的臉龐,再看向這片正在從戰(zhàn)火中復蘇的土地,李凌目光深遠。他知道,北地未來的路,依然漫長而充滿挑戰(zhàn),但希望的火種,已然在下一代心中,悄然播下。
【史料記載】
*官方史·漢書·前少帝紀:“(前少帝)三年春,北地靖王凌撫死恤傷,民得安業(yè)。”
*家族史·始祖本紀:“前少帝三年正月,匈奴既遁,凌公亟行‘撫傷重建’之策:令周勃厚恤將士,賑濟百姓,促耕復市;令公孫闕接長安使,睦鄰羌胡,廣布偵騎;令高順休整補卒,嚴備邊陲。是時,嫡子玄業(yè)始隨父聽政,初識安邦之道?!?/p>
*宗教史·紫霄神帝顯圣錄:“胡退城安,上帝恤傷民,授圣嗣治道,圣域復榮?!?/p>
*北地秘錄·凌公撫傷教子:“戰(zhàn)罷,李凌全力撫慰傷亡,恢復民生,并引嫡子玄業(yè)觀政,雛鳳初學治術。”
(第三百零七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