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、可正式回復軍須靡,本王對其結盟共抗匈奴之議,深表贊同。對其愿結秦晉之好,亦感其誠意,原則上應允?!?/p>
“二、然,需言明,世子年幼,且依漢家禮制,王子婚姻需奏請?zhí)熳佣鳒?,方合禮法。故,眼下可先定盟約,互派使節(jié),加深了解,共商抗胡大計。待時機成熟,再行婚聘之禮。此乃‘緩兵之計’,亦為觀察之機。”
“三、盟約內容,需細致商定。烏孫需明確承諾:永為漢藩屬,共御匈奴,保我商路安全。我北地則承諾:在其抗胡期間,提供必要之物資、情報乃至有限的技術支持。具體條款,由張騫與其特使密商,報我核定?!?/p>
“四、即刻著手,秘密物色一位可靠、精明、通曉胡語及西域風俗的宗室子弟或重臣之子,認在王妃名下,暫代世子之名,準備在合適時機,以‘世子特使’身份,隨商隊秘密前往烏孫,與軍須靡及其妹會面,實地考察,建立私人聯(lián)系,也為將來之事鋪墊。此人選,需絕對忠誠,且需對其言明利害,許以重賞?!?/p>
“五、所有往來,需經(jīng)由最隱秘之渠道,單線聯(lián)系,嚴防泄密。尤其要避開匈奴及朝廷耳目的探查。”
公孫闕心領神會:“王爺此策,步步為營,既抓住機遇,又預留充分余地,更將風險降至最低。臣即刻去辦!定會安排得天衣無縫!”
此策可謂老謀深算,既沒有拒絕烏孫的橄欖枝,抓住了戰(zhàn)略機遇,又以“需朝廷批準”為由拖延了最敏感的婚期,同時通過秘密派遣替身使者進行前期接觸和考察,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進退自如。
九月初,北地郡正式進入秋收大忙季節(jié)。廣袤的田野里,到處都是收割的農人,車馬往來,將金黃的粟米運回場院、糧倉。府庫再次變得充實起來。世子李玄業(yè)在協(xié)助父親處理日常政務之余,也時常前往郊外,視察秋收情況,體恤民情。
九月中的一個傍晚,李凌將李玄業(yè)喚至書房后的庭院中。秋月如鉤,清風送爽。
“業(yè)兒,”李凌望著漸圓的月亮,緩緩道,“立你輔政,乃至西域聯(lián)姻之議,你可知為父深意?”
李玄業(yè)沉思片刻,恭聲答道:“回父王,兒臣淺見,父王立兒臣輔政,是為穩(wěn)固國本,使上下有繼,亦是為讓兒臣早日獨當一面,熟悉萬機。至于西域之事……父王曾教兒臣,‘遠交近攻’,‘以夷制夷’。烏孫聯(lián)姻,若成,則可斷匈奴右臂,拓我西疆,其利甚巨。然,其事體大,牽涉甚廣,故父王行此明修棧道、暗度陳倉之策,既結其心,又觀其變,更避朝廷之忌。父王深謀遠慮,兒臣拜服。”
李凌轉過身,目光深邃地看著兒子:“你能看到‘穩(wěn)固國本’、‘以夷制夷’、‘避朝廷之忌’這幾點,已屬難得。然,尚需悟到更深一層:為君者,不僅要有謀略,更要有擔當。立你輔政,是予你權,更是予你責;考慮西域聯(lián)姻,是為北地謀萬世之利,此利或許需數(shù)十年方能顯現(xiàn),其間艱辛風險,難以預料。你我父子,乃至我李氏子孫,皆需有‘功成不必在我,功力必不唐捐’的胸襟與毅力。此等大事,決策需慎,執(zhí)行需堅,縱有非議,只要利于國家百姓,便當勇毅前行?!?/p>
李玄業(yè)渾身一震,肅然道:“兒臣明白了!父王教誨,如醍醐灌頂。兒臣定當以此自勉,凡事以社稷為重,以長遠為計,不畏艱難,不恤人言,但求問心無愧,利國利民!”
“善!”李凌欣慰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,“秋日天高,正宜望遠。我北地之未來,在關中,更在西域,在天下。你肩上的擔子,會越來越重。好生去做吧?!?/p>
“兒臣定當努力!”
秋意漸濃,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運籌下,內部權力交接邁出關鍵一步,統(tǒng)治核心更加穩(wěn)固;外部西域戰(zhàn)略取得實質性突破,雖前路漫漫,卻已播下希望的種子。世子李玄業(yè)在新的崗位上,開始書寫他作為繼承人的新篇章。而遙遠的西域,一場隱秘的外交大幕,正悄然拉開。
【史料記載】
*官方史·漢書·諸侯王表:“諸侯王得立太子、世子,以嗣封?!?/p>
*家族史·始祖本紀:“文帝二年秋,凌公明定世子玄業(yè)輔政之權,參決機要,國本遂固。適時,烏孫請婚,凌公定策緩圖,密遣使通好,西略益深。世子位望日隆,政事愈熟。”
*宗教史·紫霄神帝顯圣錄:“秋議儲貳,上帝定鼎國本;西姻暗結,圣域遠略初成;圣嗣承重,克紹箕裘?!?/p>
*北地秘錄·凌公秋定策:“李凌立世子輔政,穩(wěn)內外之心;暗許烏孫婚盟,布西域之局;世子得預核心,北地繼統(tǒng)有緒?!?/p>
(第三百七十七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