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日,公孫闕帶著李玄業(yè)觀看郡府倉曹核算秋糧入庫賬目。面對密密麻麻的數(shù)字,李玄業(yè)起初有些眼花繚亂。公孫闕便耐心教導他如何看賬冊,如何核對數(shù)字,并解釋道:“世子,這一粟一黍,皆民脂民膏,亦為軍國之本。賬目清晰,收支有據(jù),方能杜絕貪墨,量入為出,此乃治國之基石也?!?/p>
每隔五日,李凌便會抽空考校兒子。他問的不再僅僅是書上的道理,更多的是觀政所見所聞。
“業(yè)兒,近日觀周勃斷案,有何心得?”
“父王,孩兒覺得,法理固然重要,但人情亦需體察。判案如同醫(yī)病,需找準癥結(jié),方能藥到病除?!?/p>
“嗯,能想到此層,頗佳。然,需知‘人情’不可越‘法度’,調(diào)和需有底線,否則法將不法,國將不國。這其中的平衡,你日后需細細體會?!?/p>
“業(yè)兒,觀倉曹算賬,可知錢糧之重?”
“孩兒知曉,無糧不穩(wěn),無財不興。然,賬目繁瑣,需極細心?!?/p>
“不錯。為政者,可不必親理瑣碎賬目,但不可不知其重要,不可不察其真?zhèn)巍qS下之道,在于知人善任,亦在于明察秋毫?!?/p>
除了文事,李玄業(yè)也開始接觸武備。在高順的安排下,他每隔幾天便會前往軍營。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成千上萬士卒在寒風中整齊劃一地操練,聽到震天的喊殺聲,感受到那股凜然的殺氣,年幼的李玄業(yè)心中受到了巨大的震撼。高順為他講解軍隊的編制、旗號、兵種配合,帶他觀看弩機試射、騎兵沖陣。雖然只是觀摩,但已在他心中播下了知兵、重兵的種子。
李凌有時也會親自帶兒子巡視城防,指著巍峨的城墻、林立的戈戟,對他說:“業(yè)兒,你看這堅城利兵,可保一時平安。然,真正能保境安民的,是執(zhí)掌這刀槍的人心,是支撐這城防的糧秣,是制定這方略的智慧。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,不可偏廢?!?/p>
十一月中,北地普降大雪,天地間銀裝素裹,真正的寒冬來臨。然而,狄道城內(nèi)秩序井然,官署、軍營、學館、民居,皆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。外面是冰天雪地,內(nèi)部卻在積蓄著力量,磨礪著鋒芒。
這一日,公孫闕帶來消息:河西休屠部首領之子一行十余人,已抵達邊境,不日將抵狄道。同時,派往北方的斥候回報,稽鬻部在今冬異常寒冷的氣候下,似乎停止了大規(guī)?;顒?,收縮營地過冬。朔方方向,王勇部依舊駐守原地,未有異動。
李凌聞報,對諸臣道:“寒冬雖至,各方皆暫息兵戈,正合我‘冬藏礪劍’之策。然,愈是平靜,愈需警惕。勃兄,羌胡子弟到來,需妥善安置,禮儀周到,讓其感受我漢家氣象。高順將軍,邊備萬不可因嚴寒而松懈。業(yè)兒,”他轉(zhuǎn)向兒子,“近日觀政修文,習武知兵,有何感悟?”
李玄業(yè)恭敬答道:“回父王,孩兒深感治政之不易,知兵之重要。文能安邦,武能定國,皆需盡心竭力學習?!?/p>
看著兒子日漸沉穩(wěn)的氣度與清晰的思路,李凌眼中露出欣慰之色。他知道,這個冬天的“藏”與“礪”,正在悄然改變著北地的未來。
【史料記載】
*官方史·漢書·前少帝紀:“(前少帝)三年冬,北地靖王凌勸農(nóng)桑,修武備,興學校,邊郡大治?!?/p>
*家族史·始祖本紀:“前少帝三年冬,凌公行‘冬藏礪劍’之策。內(nèi)則安民深治,整飭吏務;外則精練士卒,鞏固邊防;尤重嫡子玄業(yè)之教,令其日觀政務,旬習兵事,親加訓導,雛鳳清聲,漸露崢嶸?!?/p>
*宗教史·紫霄神帝顯圣錄:“上帝于冬日礪圣兵,授圣嗣政術兵道,圣域之基愈加深厚?!?/p>
*北地秘錄·凌公冬教世子:“李凌利用冬季,強化內(nèi)政軍備,系統(tǒng)栽培世子玄業(yè),文政武略,悉心傳授,北地后繼有人。”
(第三百一十三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