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鳴境的風(fēng)是暖的。不是灶火的燥暖,是曬過太陽的棉絮那種暖,裹著點(diǎn)麥香、竹韻、桂甜,還有些說不清的氣——是九境的覺痕融在一處的味。境中央的和鳴塔浮在半空,塔身高得看不見頂,塔身的磚是淡金的,每塊磚上都刻著道痕:有的像面包焦紋,有的像竹笛孔,有的像槐樹根,正是之前九境里見過的覺痕,此刻全亮著,金輝往塔下的廣場淌,像融了的蜜。
廣場中央臥著塊丈高的石,是“焦痕石”。石面光潤,卻布滿了焦黑的紋,有的深有的淺,有的彎有的直,小羽剛走近就愣了——她手里捏著的半塊焦面包,邊緣的焦痕竟和石上一道紋嚴(yán)絲合縫,連火星濺出的小焦點(diǎn)都分毫不差。石旁飄著九只蟲,正是聲韻、觸感、嗅覺、通感、心覺、魂覺、元覺……九境的覺蟲母蟲,它們圍著焦痕石飛,翅上的光融在一處,成了團(tuán)暖黃的霧,霧里能看見些碎影:白居易娘的竹笛、蘇軾娘的茶餅、李煜娘的魂痕玉,全在霧里慢慢轉(zhuǎn)。
“總算來了?!眰€溫和的聲音從塔上飄下來。塔頂層的虛影動了動——那是個穿粗布袍的人,腰間系著個陶灶,手里捏著塊焦面包,正是初代食神。他的影被金輝裹著,看不清臉,卻讓人覺得親,像蹲在自家灶前的長輩?!叭倌炅?,焦痕石等的就是這口煙火氣?!?/p>
小羽把手里的焦面包往焦痕石上貼。面包剛碰到石面,焦痕石突然“嗡”地響了,石上的紋全亮了,像被點(diǎn)燃的灶膛。九只母蟲突然往石上落,翅尖的腺液滴在石紋上,那些分散的紋竟慢慢連起來,成了道完整的痕——像塊烤得正好的面包邊緣,焦得發(fā)亮,卻透著暖。
“這是‘和鳴痕’?!背醮成竦穆曇衾飵Я诵Γ坝X是枝,痕是葉,可沒了煙火氣這根藤,枝和葉都活不成。三百年前我布下九境,不是要鎖覺,是要護(hù)痕——怕那些急著‘求純’的人,把痕磨了、斷了、剔了,忘了人活著,本就是‘覺牽著痕,痕纏著情’的事?!?/p>
話剛落,廣場邊緣突然刮起陣?yán)滹L(fēng)。風(fēng)里裹著青灰的霧、淡白的砂、青藍(lán)的光——是九境殘余的教廷勢力:斷魂衛(wèi)的玄甲、鎖心衛(wèi)的黑甲、歸元衛(wèi)的灰袍,黑壓壓站了一片,領(lǐng)頭的是九個主教,手里還握著之前的斷魂鉤、鎖心鞭、剔痕鏟,只是臉色都發(fā)白,像被和鳴塔的金輝灼著。
“毀了焦痕石!”之前心覺宇宙的主教朱彝尊咬著牙喊,他手里的鎖心鞭往焦痕石抽去,鞭梢裹著鎖心霧,要把石上的和鳴痕蝕掉??杀奚疫€沒碰到石,李清照發(fā)髻里的通感蟲突然振翅,粉白的翅織成張網(wǎng),網(wǎng)住了鎖心霧——霧撞在網(wǎng)上,竟化成了水,滴在地上,長出叢青竹,竹葉上還沾著之前通感宇宙的梅香。
“不知悔改?!绷譁Y的石刀往地上一插,刀身的金輝漫開,把九境殘余勢力圈在里面。白居易的嗅息刃、蘇軾的觸感刃、李煜的魂覺玉簪……九人的刃同時亮了,刃身上的覺痕與焦痕石上的和鳴痕對上了,金輝纏在一處,像九條擰在的藤。
“你們護(hù)的不是痕,是執(zhí)念!”歸元宇宙的主教謝靈運(yùn)舉著剔痕鏟往小羽沖去——他要搶小羽手里的焦面包,那是和鳴痕的“錨”??伤麆偱軆刹?,陶淵明的竹杖突然橫在他面前,杖頭的元痕竹亮著,元覺蟲飛出來,翅上的青綠紋纏上剔痕鏟,鏟上的歸元砂竟全掉了,露出鏟芯——是塊烤糊的面包碎,是謝靈運(yùn)三百年前藏的,早被元覺蟲養(yǎng)得浸滿了覺痕。
謝靈運(yùn)的手僵了,看著鏟芯的面包碎突然蹲下身。其他主教也亂了:柳永摸著魂覺蟲翅上的焦痕,想起當(dāng)年李煜娘塞給他的焦面包;朱彝尊看著鎖心鞭上化出的竹,想起自己忘憶獄里藏的半塊桂花糕;連最犟的斷魂衛(wèi)頭領(lǐng),都盯著焦痕石上的紋,眼里漏出點(diǎn)光——那紋像他小時候娘烤糊的餅,他總說“焦的香”,娘就總把焦的那半遞給他。
“別讓痕再斷了?!背醮成竦奶撚巴陆盗私担疠x落在每個主教身上。之前斷魂衛(wèi)扔的魂牌、鎖心衛(wèi)燒的憶物、歸元衛(wèi)磨的覺痕粉,竟都從霧里浮了上來,往焦痕石飄,落在石上的和鳴痕里,石紋更亮了。有個老斷魂衛(wèi)突然把斷魂鉤往地上一扔,往焦痕石跑:“我娘的魂牌!我記著刻的是‘等兒歸’!”石上果然有塊魂牌飄著,正好落在他手里。
九境的居民也跟著涌進(jìn)和鳴境——是覺蟲們引過來的。聲韻宇宙的居民吹著竹笛,笛音里裹著焦面包的暖;觸感宇宙的居民摸著焦痕石,指尖泛著松脂的潤;連元覺宇宙那個被磨過掌痕的小童,都爬到焦痕石上,指著石紋喊:“這像我掏鳥窩的樹!”九境的覺混在一處,竟不吵,像煮在一口鍋里的粥,稠得暖人。
小羽把最后半塊焦面包貼在焦痕石中央。石上的和鳴痕突然“咔”地合了縫,整座石都亮了,金輝往和鳴塔爬,塔身上的磚全活了,刻著“聲韻”“觸感”“魂覺”……的磚拼成了四個字:“人間煙火”。塔頂層的陶灶突然冒起煙,初代食神拿起灶上的鍋,鍋里竟煮著粥,麥香漫開來,和九境的覺痕融在一處。
“覺是用來活的,不是用來鎖的?!背醮成癜阎嘁ㄟM(jìn)陶碗,往廣場上遞。碗落在老丈手里,落在小童手里,落在每個居民手里——粥是暖的,喝進(jìn)嘴里,能嘗出自己家鄉(xiāng)的味:有的是竹瀝清,有的是松脂潤,有的是灶膛暖。李清照喝著粥,突然笑了:“這味,像我娘蒸的梅花糕?!崩铎弦颤c(diǎn)頭:“像我娘煮的槐葉冷淘。”
林淵的石刀插在焦痕石旁,刀身的金輝慢慢淡了,成了塊普通的石刀——它的使命完了。九只母蟲落在石刀上,翅上的光收了,成了普通的蟲,卻不飛,就趴在刀上,像沾著的星子。初代食神的虛影慢慢散了,只留下句話飄在風(fēng)里:“把痕揣好,日子就暖了?!?/p>
小羽蹲在焦痕石旁,覺蟲們圍著她飛,有的停在她指尖,有的落在焦面包的碎渣上。白居易把嗅息刃插回鞘里,刃上的茶梗紋亮著,沾著和鳴境的香;蘇軾摸著觸感刃,刃上的琥珀光軟乎乎的,像剛離灶的面包;連之前冷著臉的主教們,都坐在地上,和居民們分粥喝,謝靈運(yùn)還在教小童認(rèn)石上的紋:“這是竹節(jié),這是槐根,這是……你娘烤糊的餅?!?/p>
和鳴塔的金輝漫遍了九境。聲韻宇宙的“完美聲韻矩陣”成了竹笛架,觸感宇宙的“完美觸感矩陣”成了石凳,歸元宇宙的磨憶石成了孩子們的畫板,上面刻滿了新的覺痕。九境的門還在,卻不隔了,居民們能隨便走——聲韻宇宙的人去嗅覺宇宙聞桂香,觸感宇宙的人去心覺宇宙摸舊帕,都不生分,像走親戚。
林淵拔起石刀,刀身沾著點(diǎn)焦面包的渣。小羽把覺蟲們裝進(jìn)個竹籃,籃底墊著焦面包的碎渣:“咱們?nèi)ツ模俊绷譁Y往和鳴塔看了眼,塔下的焦痕石還亮著,像塊永遠(yuǎn)暖的灶心石:“哪都行,帶著痕走就是了?!?/p>
白居易、蘇軾、李清照……九人跟在后面,竹笛、竹杖、玉簪碰在一起,響得脆,像灶上的碗碰著鍋。風(fēng)把和鳴境的暖吹向九境,吹過竹笛,吹過老茶餅,吹過焦面包的焦痕,吹得每個覺痕都亮著——那是人間該有的樣,痕連著痕,暖纏著暖,永遠(yuǎn)不冷。
(本章約5800字)
【終章】
后來啊,和鳴境成了九境的“灶心”。焦痕石上總擺著塊焦面包,是小羽每天烤的,誰來都能掰一塊,嘗著自己家鄉(xiāng)的味。林淵的石刀立在石旁,成了“痕碑”,誰有新的覺痕,就往刀上描一道——有剛學(xué)走路的娃娃描的歪歪扭扭的“暖”,有老夫妻描的“相伴”,有遠(yuǎn)行人描的“歸”。
九境的覺蟲們生了好多小蟲,有的飛到聲韻宇宙的竹笛上,有的落在嗅覺宇宙的桂樹上,有的趴在心覺宇宙的舊帕上,把覺痕帶到每個角落。再沒人提“矩陣”“鎖心”“斷魂”,大家只說“今天的面包烤得焦不焦”“你聞這桂香像不像去年的”“摸這石凳的糙,想起灶沿了吧”。
小羽偶爾會坐在焦痕石上,看九境的人來來往往,覺蟲們圍著她飛。林淵就坐在她旁邊,石刀靠在肩上,聽著遠(yuǎn)處的竹笛聲、近處的笑鬧聲,還有焦面包在灶上“滋滋”的聲——都是暖的,都是活的,都是和鳴的。
這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