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早就說過,大司馬乃人中龍鳳,豈會甘于沉寂泥沼之中!
李謙聽著眾人的議論,眼中閃過一絲決然,他端起酒杯,一飲而盡,然后重重放下:若非家有八旬老母需要奉養(yǎng),我真想立刻投奔涼州,再為大司馬執(zhí)鞭墜鐙,效犬馬之勞!
沒錯!與其在此蹉跎歲月,不如去西涼追隨大司馬,開疆拓土!
大丈夫當帶三尺劍,立不世之功!
我也有此意!可惜邊塞路遠,匪患猖獗,我等皆是拖家?guī)Э谥?,萬一路上出了差池,豈不是連累家人?
眾人都沉默了,眼中滿是無奈,激情被冰冷的現(xiàn)實澆熄。
他們心向謝喬,卻也被家庭、責任、名聲和現(xiàn)實的安穩(wěn)牢牢地束縛在睢陽。
朝堂之上,圣人太師謝均的威望如日中天,他仁德寬厚,禮賢下士,已經(jīng)成為天下士人心中新的標桿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公開表達對一個被貶斥的大司馬的懷念與追隨,無異于政治自殺,會被立刻打上不忠的標簽。
但私下里,這種情緒卻在故吏心中發(fā)酵,尋找著爆發(fā)的出口。
然而,他們不知道,這場小小的聚會,從第一句嘆息開始,就已經(jīng)被一張無形的大網(wǎng)捕捉。
數(shù)日后,李謙、王越、張武等十余名參加過那次宴飲的官吏,都在同一時間,接到了來自太師府的秘密傳召。
他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在夜色的掩護下,從不同的路徑,被引入了太師府一間戒備森嚴的密室。
密室之內(nèi),陳設(shè)簡單,只有一張長案和數(shù)排坐席。
當謝均一襲便服,面帶微笑地出現(xiàn)在他們面前時,所有人心頭一緊。
王越甚至已經(jīng)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。死則死矣,以死明志,在所不惜!
諸位不必緊張,請坐。謝均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和,仿佛只是邀請友人夜談。
眾人依言坐下,卻如坐針氈。
謝均沒有兜圈子,開門見山地說道:諸位近日的憂思,以及那夜的感慨,我都已知曉。
一言既出,滿室死寂。
李謙等人臉色煞白,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完了。
王越猛地站起,昂首挺胸,直視著謝均道:太師!一人做事一人當!是我等心懷舊主,與旁人無干!我等感念大司馬知遇之恩,此心不改!要殺要剮,悉聽尊便!
他喊出了所有人的心聲,眾人紛紛挺直了腰桿,準備一同赴死。
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謝均沒有動怒,臉上的微笑甚至沒有絲毫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