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儒臉上毫無波瀾,他緩緩踱步至閣中央,目光在何太后和劉辯身上掃過,仿佛只是在處置兩件無關(guān)緊要的舊物。
太后,大王。董相國贈美酒,請盡飲之。他一揮手,侍從立即會意,端著托盤上前。
兩樽酒。
酒樽精致,里面的液體卻散發(fā)著不祥的氣息。
何太后死死盯著酒樽,身體微微顫抖。眼神中充滿了恐懼,嘴唇翕動,似想說什么,卻終究未發(fā)出聲音。她大概認命了。
相國莫非要害孤?劉辯問,仍努力保持著一絲帝王的威嚴。
李儒面色不變,甚至嘴角還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:非也非也,大王多慮了,相國只是偶得佳釀,不忍獨飲,特相贈也。此酒醇香,大王莫要辜負相國的一番好意。請。
劉辯自然不信。
他知道自己的處境,也明白眼前這兩樽酒意味著什么。
他仰起頭,望向那扇透著微光的窗欞,忽然凄聲悲歌:天道易兮我何艱!棄萬乘兮退守蕃。逆臣見迫兮命不延,逝將去汝兮適幽玄!
歌聲哀切,回蕩在小小的館閣內(nèi),字字泣血,句句含悲。
謝喬靜靜站在一旁,垂下眼簾,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如木石般無動于衷。
現(xiàn)代人的道德準則,在此時此刻,顯得如此蒼白無力。
她只能冷眼旁觀,她只能,也必須,做一個冷漠的旁觀者,將這血腥的一幕,刻進腦海。
何太后凄然一笑,端起酒樽,辯兒莫怕,黃泉路上,母后陪你。
隨即一飲而盡。
劉辯淚流滿面,亦舉杯一口飲下。
兩人相對而坐。片刻之后,嘴角皆溢出黑血,倒地氣絕。
謝喬默不作聲,心卻如同被投入冰窟。她知道,自己今日所見,必會被董卓視為一種另類的投名狀。
李儒立于一旁,面色沉靜如水,仿佛方才發(fā)生的一切不過是拂去案幾上的微塵。
他轉(zhuǎn)向面色蒼白的謝喬,語氣平淡無波:弘農(nóng)王已薨,關(guān)東諸賊,再不能以此為號召。
謝喬喉嚨有些發(fā)緊,她微微躬身,低聲道:李先生所言極是。
李儒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離去:今日,昭奕所為,相國均看在眼里。
翌日清晨,天色未明,幾名仆役便送來一套嶄新的官服。
那是一身皂色的深衣,以厚實的細麻布裁制,領口與袖口皆用深紅色絲線繡出云紋,針腳細密。另有一頂進賢冠,梁數(shù)不多,卻也規(guī)整。腰間所配的綬帶是青色,上面系著一枚小巧的銅印,刻著少府之印四個篆字。
先著中衣,再穿上那件皂色深衣,衣襟交掩,以帶束腰。
子姝為她將長發(fā)綰成髻,再小心翼翼戴上進賢冠,調(diào)整好位置。最后,系上青色綬帶,銅印垂在腰側(cè)。
這是謝喬作為朝臣,作為新任的九卿之一少府,第一次,進入南宮德陽殿參與朝會。
及至宮門,出示符節(jié),方得入內(nè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