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口令教學(xué)法”如同地下暗河,在嚴(yán)密的封鎖下悄然流淌,滋養(yǎng)著少數(shù)膽大心細(xì)的婦人。但趙小滿深知,這種方式傳播范圍有限,且依賴默契和時機,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男人們的警惕并未放松,李屠戶和趙金寶等人身上的癢痛雖消,但那怨毒的目光卻時常在遠(yuǎn)處逡巡,像伺機而動的毒蛇。
如何能將知識更廣泛、更不易察覺地傳播出去?趙小滿的目光,投向了屯子里那些最不受重視、卻又無處不在的身影——**孩童**。
在趙家屯,孩子尤其是女娃,幾乎是透明的存在。他們滿山遍野地瘋跑、撿柴、挖野菜,哭聲笑聲叫罵聲充斥每個角落,卻鮮少有大人會認(rèn)真去聽他們在說什么、唱什么。童謠、順口溜,是這片貧瘠土地上孩子們唯一的娛樂,也是他們認(rèn)知世界的最初方式。
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在趙小滿心中醞釀。
她開始有意識地留意屯子里流傳的童謠,琢磨著它們的韻律和句式。然后,在一個無人注意的午后,她坐在溪邊清洗野菜,附近有幾個半大的孩子正在追逐打鬧。
她像是無意識地,用輕柔的、帶著韻律的調(diào)子,哼唱起來。聲音不大,卻清晰地飄向那些孩子:
“小耙子,撓呀撓,**深翻土**呀苗苗笑~”(對應(yīng):深翻土地)
“爛葉葉,臭秸秸,**堆成堆**呀發(fā)熱了~”(對應(yīng):堆肥原料堆積)
“熱乎乎,燙手心,**翻個個**呀金寶貝~”(對應(yīng):發(fā)酵高溫需翻堆)
“黑乎乎,軟綿綿,**撒地里**呀長甜甜~”(對應(yīng):施用肥田)
簡單的詞句,重復(fù)的旋律,正是童謠最典型的特征。里面嵌入了“深翻”、“堆堆”、“發(fā)熱”、“翻個”、“撒地”等關(guān)鍵詞。
孩子們的游戲停頓了一下,好奇地看向這個很少唱歌的姐姐。其中一個膽子稍大的女孩,下意識地跟著哼了一句“長甜甜~”
趙小滿沒有看他們,繼續(xù)低頭洗菜,仿佛只是自己隨口哼唱。但調(diào)子和簡單的詞句,卻像種子一樣,飄進(jìn)了孩子們的耳朵里。
童謠的魔力在于它的傳染性。沒過兩天,這首簡單又有點古怪的“堆肥歌”就開始在屯子里的孩子間傳唱開來。他們一邊玩泥巴,一邊唱;一邊挖野菜,一邊唱;甚至一邊被父母呵斥,一邊無意識地嘟囔。
起初,大人們聽到,只當(dāng)是孩子們又學(xué)了什么新的瘋話,笑罵一句“唱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”,便不再留意。
但日復(fù)一日,同樣的旋律和詞句在耳邊重復(fù),再加上之前“口令教學(xué)”零星聽到的碎片,某些一直在暗中留心的婦人,心臟開始怦怦直跳!
王二嬸正在院子里鍘秸稈準(zhǔn)備漚肥,聽到自家小孫子蹲在雞窩邊,一邊戳雞屎一邊咿咿呀呀地唱“爛葉葉,臭秸秸,堆成堆呀發(fā)熱了~”,她手里的鍘刀猛地停住了!
“發(fā)熱了……”她喃喃自語,猛地想起趙小滿那天“罵”的“發(fā)熱燙手就得翻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