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標嘴角微揚,眼中難掩欣慰。連太祖也輕輕點頭。
誰都不能否認。
這些時日,朱允熥的變化令人震驚。
如今言辭有力,條理分明,哪還有半分昔日怯懦之態(tài)?
說到底,皆因這大孫兒歸來。
來得及時,來得可貴!
太祖心中暗嘆。
可另一邊,朱允蚊目光漸冷,臉色陰沉。
今日他歡喜得太早了。
竟沒料到,那位名義上的長兄,竟拋出三個“新學(xué)科”。
更沒想到,朱允熥竟能如此鎮(zhèn)定自若,侃侃而談。
當(dāng)他再度側(cè)目看向身旁,才驚覺那個年方十五、曾被自己輕視的弟弟。
如今開口之間,已有了不容小覷的氣勢。
“三殿下。”
忽然,劉三吾顫巍巍地開口。這位老臣背脊彎曲,雙眼渾濁,卻緊盯朱允熥。
“您所言極是?!?/p>
“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確有助于南北融合,維系國勢平衡?!?/p>
“其地位不可動搖……”
“但本宮以為,”朱允熥平靜接話,“大哥雖以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為科舉核心,的確緩解了地域矛盾,卻也將考試內(nèi)容死死鎖住?!?/p>
“書中要點有限,能考之處早已被反復(fù)揣摩。”
“數(shù)十年后,天下讀書人怕是連注解都能背誦如流?!?/p>
“朝廷若仍要甄選賢才?!?/p>
“又不拓寬考題范疇,便只能增設(shè)規(guī)則?!?/p>
“劉大人可曾察覺?近年科舉題目已形成固定套路?!?/p>
老人皺眉,未即回應(yīng),神情卻愈發(fā)凝重。
“長此以往,條框只會越來越多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