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熥一字一句落下,百官神色隨之劇變。
到最后,滿殿文武,人人變色,呼吸凝滯。
就在此時。
朱元璋猛然起身,聲如洪鐘,震蕩梁柱。
“儒門講:有能者為師。”
“那我大明境內(nèi),但凡身懷絕技、品行端正之人,為何不可執(zhí)教于學堂?”
“若有官員、大儒執(zhí)意阻攔——”
“你們所逆的,不是咱?!?/p>
“是千千萬萬百姓!”
“若仍執(zhí)意反對——”
他目光如刀,緩緩掃過全場:從詹徽,到孔訥、方孝孺、齊泰、傅友德、茹瑞,最后落在朱允墳臉上,久久停留,方才收回。
最終一句,重重砸落。
“你們對抗的,是大明萬民!”
剎那寂靜。
外頭風止云停,殿內(nèi)卻似驚雷炸裂。
眾人心頭轟鳴不止,眼前發(fā)白,魂魄幾欲離體。
良久之后,才有一道聲音顫巍巍響起。
“不以四書五經(jīng)為獨尊,反設國學?難道四書五經(jīng),僅是國學之一部?”
朱允熥答得干脆:“不錯。凡先賢遺世之經(jīng)典,皆可入國學。譬如屈原《離騷》,司馬遷《史記》選章,司馬相如《鳳求凰》,《木蘭詩》一篇,諸葛孔明《出師表》……皆當列入其中?!?/p>
朱允熥接連列舉,言辭滔滔,直至話音稍歇。他眼中精光閃動,再度啟唇:“所謂國學,并非獨尊一家之言,而是匯聚百家智慧的結(jié)晶?!?/p>
“自虞、夏、商、周而下,歷春秋戰(zhàn)國,經(jīng)秦漢、隋唐,直至兩宋——皆有其聲,皆存其道?!?/p>
“忠臣報國、舍身取義的文章,當入國學!”
“才子佳人、情動山河的詩篇,亦可入國學!”
“勸學勵志、邊塞征伐、警醒世人、抒懷明志、思念故土、珍重友情之作,凡能啟迪民智、滋養(yǎng)人心者,無一不可納入其中!”
語畢,奉天殿內(nèi)鴉雀無聲。
“如此浩瀚的內(nèi)容,竟只是‘國學’一門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