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看他已然年老,但在黎民百姓心中的地位,那簡直就如同大明的“蒼穹”一般不可撼動!
此次……
即便是工部尚書秦文用等人,親自押送這些器物來到鐘山腳下,也從未敢讓皇上親身涉險。這類事務(wù),本就該由他們這些臣下來承擔(dān)。
按照皇長孫先前所言,以及這些日子以來眾人的推測——
應(yīng)當(dāng)是借助熱氣球與望遠(yuǎn)鏡,方能窺見那“某地入口”的所在……
聽來雖覺離奇,卻極有可能正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途徑。
而他們身為臣屬,只需將其尋得即可。
朱允熥也正是這般想的。
因此此刻他急忙勸道:“皇爺爺,還是讓孫兒前去吧,我已升空多次,深知需調(diào)控火勢以掌握飛行高低……”
朱允熥并未虛言。
這座在外人眼中不過是放大了的“孔明燈”的新奇之物,
實則唯有親身參與研制者才明白,背后耗費了多少心血。先不說那些歷經(jīng)千百次試驗才終獲成功的材料,單是以“火力強弱”控制“熱氣升騰”的法子,便是眾人日夜苦思、反復(fù)推演所得的成果。
即便如此,受限于時日倉促,操控范圍依舊極為有限。
正因如此!
盡管近日已在安全方面竭盡全力,但終究只敢用于己身試煉。
若真讓老爺子親自登臨,萬一稍有差池,誰人能夠擔(dān)此重責(zé)?
“怕什么?你們能上去,咱也能上去!”
豈料朱元璋根本不為所動。
“皇爺爺,孫兒前往搜尋并無二致。況且眼下我們尚不知應(yīng)朝哪個方向了望,該往何處探尋……您年事已高,目力不濟,縱然上去,恐怕還會增加這燈籠的負(fù)重!”
朱允熥極力陳詞,“更何況這只是初次嘗試,理應(yīng)遣專人先行探路才是。”
話音未落,其余大臣亦紛紛趨前,抓住時機齊聲勸諫。
喜歡大明仙緣:我的皇孫在幕后請大家收藏:()大明仙緣:我的皇孫在幕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