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域之路!
再度打通西域!
朱允炆心知肚明。
這一步,那位神秘莫測的皇長孫兄長,也曾反復(fù)提及。
雄鷹盛典之上,“西域都護府”被提起不下五次。
當諸國外使垂涎大明的新糧時,太祖給出的交換條件,正是重啟西域通道。
大明若要超越漢唐之盛。
這條路,非走不可。
至于海上?
自海禁令下達以來,大海在百姓眼中,成了未知與災(zāi)禍的象征。
再加上倭寇常年侵擾沿海。
開海?代價太過沉重。
與其放任不可控之變,不如回溯古道,重拾絲綢之路。
可要重走絲路,河西走廊必須打通。
但自大唐鼎盛至今,八百余年滄海桑田,西域地形更迭,部族興亡不知幾輪。
大明對沿途諸國,毫無震懾之力。
番人、羌人、藏人……這條曾由漢唐開拓的通道,如今已布滿陌生面孔。
更遠處,還有東察合臺汗國,以及崛起的“帖木兒帝國”。
這幾日,朱允炆細細研讀關(guān)于帖木兒帝國的情報。
結(jié)果令他震驚。
那帝國的軌跡,竟與大明如此相似!
幾乎如同鏡中倒影。
彼此呼應(yīng)。
太祖起于草莽,自一介乞丐開創(chuàng)江山,驅(qū)逐北元,建立大統(tǒng)。
而帖木兒,雖自稱黃金家族血脈。
實則早已隔了無數(shù)代,他最初入主西察合臺汗國,靠的是與貴族聯(lián)姻,成為入贅女婿。
身份雖低,卻埋下了奪權(quán)的種子。
一場戰(zhàn)事中,他的腿受了重傷,從此行走不便,落下跛足之疾。
可這并未阻止他的野心。
此人后來推翻西察合臺,擊潰伊利汗國,重創(chuàng)金帳汗國。
又接連吞并中亞諸多小邦,勢力迅速擴張,甚至向西與“奧斯曼帝國”交鋒,雖未大勝,卻也全身而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