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刻京城街頭巷尾,恐怕早已流言紛飛。
有說燕王得勝的,有傳北疆與高麗將有巨變的……
明日一早,整個(gè)都城必將震蕩不已。
而朱允熥的回應(yīng),正要揭開文教治國背后的深意。
“方先生!”
“您提到的這個(gè)問題,其實(shí)不久前,大哥也曾提起?!?/p>
“大明建國之初,腳下土地曾是胡馬縱橫的廢墟。北方百姓,在異族統(tǒng)治下掙扎生存,短則百余年,長則四百載!”
“歲月太久,歷經(jīng)幾代更迭,有些人早已記不清自己姓甚名誰,祖宗何人?!?/p>
“文化斷層,識(shí)字者寥寥?!?/p>
“正因?yàn)槿绱耍鲁⒅?,絕不能將北方的漢人拒于仕途之外?!?/p>
“不能像南宋那些帝王與大臣一般,一句‘南人歸南,北人歸北’,便縮首避世?!?/p>
“大明,絕不如此!”
“正因如此,開國之初才選定了儒家最通行、最普及的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作為科舉核心?!?/p>
“為了讓南方與北方齊頭并進(jìn),先帝曾特意設(shè)立南北兩榜。”
“目的只有一個(gè)——讓北方子民明白。”
“這片江山,并非獨(dú)屬于某一地之人。只要勤勉向?qū)W,他們也能成為朝廷棟梁,執(zhí)掌國事!”
“而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所承載的,是孝道傳家、忠于君王、心懷仁善、守禮知義的精神。”
“正是這些,才能重現(xiàn)漢唐之時(shí)我華夏萬邦來朝的輝煌。”
“因此,先帝將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定為根本?!?/p>
“因其文字簡明,卻貫穿了自秦以來天下歸一的理念?!?/p>
“以‘忠’與‘孝’為根基,以‘仁’與‘禮’為支柱,構(gòu)建出大明治世的骨架?!?/p>
“以此治理國家,安撫百姓?!?/p>
“使黎民免于動(dòng)蕩,安居樂業(yè)?!?/p>
話音落下。
群臣紛紛頷首稱是。
朱標(biāo)嘴角微揚(yáng),眼中難掩欣慰。連太祖也輕輕點(diǎn)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