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確有其法。”朱雄英應聲答道。
“既然楊兄所論,關乎大明邊防之患,屬武備要務?!?/p>
“那我也就直言一二?!?/p>
說著,他伸出食指,輕蘸杯中茶水。
在木桌之上,緩緩畫出一圈。
“楊兄方才所述,自秦漢始,經(jīng)隋唐,歷兩宋,直至今日大明?!?/p>
“歷代王朝傾覆,根源往往不在外患,而在內(nèi)憂。將帥擁兵自重,彼此征伐,朝綱崩壞,這才給了外敵可乘之機?!?/p>
青年指尖輕點地圖圈內(nèi)區(qū)域,聲音平穩(wěn)。
“兩宋雖力壓武夫,卻也因此積弱難返,邊患頻仍,始終無法根除北方威脅。”
“直到蒙元鐵騎南下,江山易主,社稷傾塌?!?/p>
“由此可見,中原政權動蕩之始,皆由內(nèi)部失衡而起?!?/p>
“這種裂變,非旦夕所致,而是經(jīng)年累月醞釀而成?!?/p>
“人生不過數(shù)十載春秋?!?/p>
“一個王朝,又豈能奢望萬世不倒?”
話音落下片刻。
楊士奇眉梢微蹙,覺其言似偏離正題。
但轉念一想,不過閑論古今,無須拘泥章法。
他如今僅為史官一介,即便日后因“秦王”“三皇孫”乃至“皇長孫舉薦”得入中樞,憑資歷也難以涉足軍國要務。
于是靜心聆聽,權作談古論今。
就在此時。
那青年忽然停頓,語氣陡然轉沉。
一股凜然之勢悄然彌漫。
“但!”
“不論朝廷內(nèi)部是武將跋扈,還是文官攬權——”
“只要權力始終掌握在中原子民手中,江山根基便未動搖?!?/p>
“漢代沿襲秦規(guī),唐代繼承隋制?!?/p>
“制度更迭,血脈未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