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硯都之魂:石與墨之間的人文根脈
肇慶素有“硯都”之稱。第三天下午,我去了端州的一家老硯坊。
剛一進(jìn)門,一股濃濃的墨香撲面而來。老板姓梁,是當(dāng)?shù)赜忻闹瞥幗橙恕K麕铱戳藦亩讼_采回來的硯石,那些黑得發(fā)亮的石塊,像是從西江底挖出的沉默之心。
“你看這個(gè)?!彼f給我一方剛雕好的端硯,“這塊石頭有‘金星’和‘魚腦凍’,是頂級(jí)石料。”
我湊近一看,石面上點(diǎn)點(diǎn)金星,仿佛銀河墜入墨海。他輕聲說:“硯不是工具,是情緒的容器。古人寫字,情未到,墨先動(dòng)。硯,是他們安頓心緒的地方?!?/p>
我忽然覺得,這個(gè)城市太像一方端硯。外表低調(diào),內(nèi)里溫潤,藏著波瀾。它用沉默接納每一個(gè)來過的人,讓人不知不覺放下鋒芒,靜下心來。
四、宋城東門下:夢醒之前的回望
晚上我回到城里,登上東門古城墻遺址。肇慶老城區(qū)依然保留著部分宋代格局,站在城墻殘?jiān)?,能望見整片城市燈火。遠(yuǎn)處的西江如帶,七星巖如筆,湖光與城光交融,仿佛一幅古今同框的水墨畫。
我坐在臺(tái)階上,翻開那本已經(jīng)被我寫滿了幾百頁的《地球交響曲》手稿,提筆寫下:
“肇慶不是一座要你去征服的城市,而是一座愿你停下來,與它對話的地方。
它不在意你是誰,也不炫耀它的過去,只是安靜地站在西江之濱,遞給你一杯清茶、一硯濃墨,任你書寫風(fēng)月?!?/p>
五、啟程:下一章的國門
第四天一早,我離開肇慶,坐上前往珠海拱北的列車。窗外風(fēng)景快速倒退,江水、山嶺、舊巷一一隱退。我的目的地,是中國與世界的交界——澳門。
地圖上,肇慶與澳門不過百余公里;但在我的旅途中,這一百公里,是從一座沉默的歷史城,走向一座東西文化激烈交匯的舞臺(tái)。
火車開動(dòng)那一刻,我低聲對自己說:
“下一章,我將走進(jìn)澳門。
看一個(gè)中國靈魂與葡式色彩交織的奇異世界。
我想知道,歷史的傷痕與繁華,是否可以在狹小的半島上同居一屋?!?/p>
我合上筆記本,眼前掠過的景物,已預(yù)示著,新的篇章正在逼近。